English

难忘阿米什

2000-09-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1999年在为吴国盛的书《现代化之忧思》写书评时,我提到过阿米什(Amish)人:“他们至今过着简朴的自给自足的农村生活,生产力大致停留在上一世纪的水平。……阿米什人抵制外部诱惑的勇气以及美国政府给予他们的关照都令大家思考良久。后来,在为一学年的访问交流撰写的英文报告中,我专门谈了对阿米什社区的印象和思索。”此报告相关部分是这样的:

“阿米什人为我们人类保存了一种鲜活的文化遗产,它提醒人们思索为什么必须学习如此多的知识,以及我们为什么注定要成为我们的产品的奴隶。我们确实体验到了当前社会中的知识爆炸,但是我们有多少人沉思过,所有这些知识是否都是好的或者必要的。我们曾否感觉到日复一日被某种怪物驱使着,而这种怪物恰恰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这与观念、机器、健康、声誉和现代化陷阱有关。我并不想将之归于反科学和反文明,只是期望我们有一颗怀疑的心灵,对许多貌似合理的事物进行思索。进而,我把阿米什社区与我们第三世界联系起来,特别是中国,她就像一个更大的有着不同于西方的历史、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的阿米什社区。我们从未现代过。更严重的问题是,变得现代化是其他国家的唯一可能的选择吗?如果现代化不能提供文化多样性,其吸引力和合理性就将大打折扣。不幸的是,至今我们没有发现任何迹象表明这类问题可以满意地解决。”

这段文字从未公开,但书评中介绍阿米什社区的一小段,感谢编辑手下留情,在《中华读书报》刊出过。有朋友告诉我,那是文中唯一新颖之处。这也许表明,还有一些人对阿米什感兴趣。这回稍详细介绍一下阿米什人的生活方式,倘能引起部分人思索,我将十分欣慰。介绍阿米什还有另一个原因:我内心对现代教育、科技和文明的看法也有矛盾之处。我猜想著名作家徐迟的内心也是如此,他一方面对现代科技充满了好奇和崇敬,另一方面对自然主义者梭罗一往情深,较早发现了《瓦尔登湖》的价值。

目前大约有14.5万阿米什人生活在北美,那里有220个阿米什居留地,900多个小教区。据1971年《美国教会年鉴》,美国有1.8万信徒恪守最保守的阿米什传统。也是在那时候,阿米什人赢得了美国最高法院的一场著名的官司,从此他们奇特的宗教信仰与习俗才有了法律保障。

1968年10月,三位阿米什男子被控未能使他们自己的孩子(两个15岁,一个14岁)进入新格拉路斯(NewGlarus)中学,而违反法律。1971年1月,威斯康星州最高法院裁定,三位阿米什男子尤德(JonasYoder)、米勒(WallaceMiller)和宇茨(AdinYutzy)拥有宪法保障的宗教权利,可以使自己的孩子免入公立高中进行学习。原来,阿米什人认为过多的学习是不必要的,也违背宗教信仰,于是阿米什儿童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8年级,而美国多数州的义务教育法要求儿童必须接受中学教育。

一个叫做卡路恩(JohnW.Calhoun)的律师决心将案子上诉到联邦高等法院,试图推翻威斯康星州6比1的有利于阿米什人的裁定。他认定,任何宗教派别的宗教活动都不能违背使公民的孩子免除“无知之疾”的义务教育法,也就是说阿米什人的传统必须服从外界西方社会的教育法。

由于阿米什人信奉圣经所言“伸出另一个嘴巴”,而不愿为自己辩护,在法庭上由“阿米什宗教自由全国委员会”(NCARF,1967年在芝加哥大学成立,宗旨是捍卫阿米什人的宗教自由。该委员会由持各种信仰的教授、律师、牧师和普通公民组成,主席是路德教派牧师WilliamC.Lind?holm。)和哈里斯堡的鲍尔(WilliamB.Ball)主动作辩护人。鲍尔是熟悉宗教事务的知名律师。1972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最后裁定,威斯康星诉尤德(Wisconsinvs.Yoder)案中阿米什人胜诉,即依据抚养权和宗教自由的宪法条款,迫使阿米什人进入高中不符合宪法。

这似乎是一个很奇怪的裁决,难道不送自己的孩子读书竟然是允许的和可接受的行为?但是只要熟悉了阿米什人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这一切就是可理解的了。阿米什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很好的学校,他们通过日常的生活与工作来培训年轻人。他们教会孩子们怎样做家务、木工、农活和小买卖等。一个12岁的阿米什女孩就知道为一大家人做可口的饭菜,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就会在田里犁地。在阿米什社会里,不存在失业的问题,他们的社会是一所职业学校。当然,阿米什儿童也接受正常的小学教育,上课通常是在只有一间屋子的教区小学中进行的。但这种教育不超过8年级。阿米什的小学生也接受美国教育部的标准化考试,通常这些学生都达到了超出一般公立学校学生的水准。

有人认为,从此这些孩子被剥夺了继续接受更高等教育的机会,而阿米什人不这样认为。他们对教育有不同的理解,对文明和文明人也有不同的价值观。阿米什儿童在接受社区教育中,要学会谦卑、宁静、规避技术等价值观念。而这些品质教育已被现代教育所忽视,不但如此,现代教育鼓励人们用尽心机和知识的权能去竞争,试图使人成为人上人,而不是平等地、幸福地共同生存。阿米什人远离汽车、电视、游戏机、电影、时装等等现代化的充满技术机巧的东西。他们甚至不使用汽油、交流电及商用化学物质。他们规避技术,但他们很好地保护着环境。

法庭辩护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人指责阿米什儿童“无知”,称他们根本没有受到“教育”。辩护者是这样反驳的:这些指控取决于对教育的定义,以及对教育的合适目标的定义。如果只把威斯康星州那种旨在使儿童适应技术社会、而在教室中教给他们一些书本知识和竞争原则的教育视为唯一可能的真正的教育,那么阿米什的教育算不上。但是那种教育观又恰是阿米什人的道德和宗教所反对的。实际上,阿米什人极端重视教育,但它是另一种教育,一种为简朴生活而进行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人的生活顺从上帝的旨意。更明确地说,阿米什教育遵从了经典的智慧(wisdom)教育而非技巧(technos)教育的模式。此教育强调培养善人的道德智慧,而非造就野心勃勃的智力暴徒的实用技术。

阿米什人的价值观和信仰有如下几点比较突出:1)对《圣经》作虔诚的字面理解,通过信奉上帝达到精神的内在再生(innerrenewal),与上帝和平同在,与上帝的信仰者和平共处。他们虽然虔信上帝,但社区却没有一座教堂,宗教活动和仪式是在社区的各家庭中轮留进行的,而祈祷则融于日常生活,不限于特殊的时间和地点。2)强调谦卑、宁静、规避技术的价值,主张过着一种简朴、互助的社区生活。重视邻里互助,离开社区阿米什人就无法生存。他们不对人身和财产进行保险。3)重视家庭生活。阿米什人与阿米什人结婚。不许离婚,严格一夫一妻制。平均每家有7-8个孩子。同性恋不可接受。青年人从16岁开始恋爱,到20岁时结婚,结婚仪式很复杂。4)与土地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辛勤劳作和节俭是美德。他们相信,当人们的工作与大自然、土地、天气和谐之时,当动植物得到保护时,上帝才是满意的。5)通过与外界分离的方法实现上述生活原则与信仰。这些只是一般特点,也有例外,在不同教区也有一些变化。比如,现在允许与外界通婚,但结婚后必须搬离阿米什社区。

我们于1999年4月访问了伊利诺伊州地处阿瑟(Arthur)的一个阿米什社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首先发现那里没有教堂。在美国,到处都是教堂,多得让人生厌,让人觉得炫耀、浪费甚至虚假。所以发现阿米什人不用教堂照样能更虔诚地信仰上帝,真是深深地敬佩。其次,他们生活简朴但十分卫生。我国广大落后的农村,生活的确简朴,但绝对算不上卫生。而阿米什人的庭院虽然养着各种生畜(如鸡、鸭、猫、狗、牛、马、羊等),家居却非常整洁、宽敞,房屋周围的果树、菜地、草坪、风车、水井、秋千(差不多每家都在草地上安放了秋千)都井井有条。另外,无论冰箱、照明还是木器厂刨床,都不用电(用煤气),原因是输电将使阿米什社区与外界联通,失去独立性。有趣的观念!但直流电还是用的,如电筒。他们当然不用汽车了,而是用上一世纪欧洲人使用的那种(黑色居多的)四轮马车。外出也是这样,有一次我在现代化的芝加哥DownTown见过一驾阿米什人的马车。阿米什人装束特别,都着粗布衣服,成年男人下巴都留着长胡子,戴黑色宽边的礼帽,女子戴围巾或者配仕女帽。妇女从不佩戴珠宝首饰。他们在家里一般说一种德语方言,祈祷时念高地德语,在学校或与非阿米什人交流时说英语。他们不看电视也不看报,对外面的世界也不关心。但带我们参观的那位长老还是看《今日美国》和《纽约时报》的,他还有趣地提到,他知道当时中国的朱总理正在美国访问。最后,一般不许给阿米什人照相,因为他们认为照相有可能把人的灵魂摄走。

我们还参观了阿米什人的木工车间、草料仓库、小商店(类似我们农村的供销社),并吃了可口的午餐(有特殊的仪式和讲究,这里不谈)。小商店里的东西大致分这样几类:食品和土特产品;实用的粗布料,约有十几种;德文《圣经》等书籍,约有100种,包括一些儿童故事书;还有一些包括各种“花样”在内的模具、工艺品。门口有时还有一个裁剪台,负责加工布料。

本来还想再次访问阿米什社区,可是一直没能成行。回国前,我还是选择了大都市之旅,到纽约、华盛顿和西海岸紧张地转来转去。

最近,又有朋友要到伊利诺伊大学访问,再次唤醒我对阿米什的美好回忆。我向他强力推荐了这项了解美国平民的活动,建议他一定去体验一下与现代技术社会并存的另一种人生社会。说真的,我内心向往着阿米什人的农村生活。小时候我们一家就住在长白山的一个小山沟里,直到我上小学五年级才搬到小镇上住。从北京再返回那儿时的故土去生活,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可是北京又有什么放不下的呢?学了科学技术和哲学,就与这社会弥合了?培根说知识是一种power,这power又怎样与意义世界、价值世界打通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