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汉字“横行”第一刊

2000-11-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中国文字,不管是手写还是印刷,自古以来都是纵向自上而下书写或排印的(只有自右向左的楹联横批和匾额等极少数例外)。现在通行的方式则是以自左向右的横排方式为主。追溯这一变化的起源时,有人注意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青年》杂志。

1917年,《新青年》第3卷第3期上发表了钱玄同写给陈独秀的一封公开信,提出:“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上下相重。试立室中,横视左右,甚为省力,若纵视上下,则一仰一俯,颇为费力。以此例彼,知看横行较易于直行。且右手写字,必自左至右,均无论汉字、西文,一笔一势,罕有自右至左者。然则汉字右行,其法实拙。若从西文写法,自左至右横迤而出,则无一不便。”

为了阐述和推行汉字“横行”的主张,钱玄同后来又曾多次在《新青年》上发表公开信,以引起广泛关注。陈独秀也曾表示赞同,但不知为什么,始终没有掀起更大的波澜,《新青年》杂志本身也守着老规矩,版面上汉字依然是一期一期地竖排着。

其实,在钱玄同呼吁推行汉字横行方式的时候,《科学》杂志已经实干两年多了。该刊在创刊号的“例言”中对此有一项专门的说明:

本杂志印法,旁行上左,并用西文句读点之,以便插写算术及物理化学诸程式,非故好新奇,读者谅之。

当时最能标新立异的《新青年》,讨论一番没干成。大概是因为几千年的历史惯性力量太强大了,以至于《科学》杂志在实际施行的时候,还要声明一下“非故好新奇”,而是因为外国人的数学算式、物理公式和化学方程式等,都是自左向右横行的,牵就于此,我们不得不改为“横行”,希望得到国人谅解。结果呢?由科学刊物带头,愈来愈多的出版物实行“竖改横”,刊物、专著、课本、报纸……终有“横行”者居多的局面。

戈公振先生著有《中国报学史》一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叙述我国报刊历史的著作。该书说到《科学》杂志时,在很少的介绍文字中却特意提到它是横排的,在全书中涉及于此者,独此一家而已。

中国古籍中基本上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最早的断句方法是用空白表示,汉朝时有了“句读”(这里读为“逗”),用“·”表示,此法沿续两千余年,无所改进。鸦片战争以后,受西风影响,曾出现过几个采用标点符号的方案,但并未真正推开。

至《科学》创刊,在实施汉字横排的同时,全面采用了西式标点。时在新文化运动初涌之时,并与胡适颇有些关系。

《科学》酝酿于1914年6月。胡适在当年7月29日的日记中,给自己规定了一套标点符号,并与科学社的朋友做过交流。《科学》杂志上采用西式标点之后,可能受到过一些责难。为对此进行辩护和做进一步的宣传,胡适于1915年8月写成《论句读及文字符号》一文,刊载于《科学》的第2卷第1期上,在编者按中写着:“胡君适有鉴乎文字符号之不容缓也,因为是文,以投本报。同人既喜其能补本报凡例之不及,且足以答海内外见难之辞。”

胡适在这篇论文中提出设定标点符号10种,可归纳为下表。

符号名称横排方式竖排方式

住号。。

豆号,,

分号;△;△

冒号::::

问号????

诧号!!!!

括号()()()()

引号“”和‘’“”和“”

不尽号…………

线号———/

这与现在我们所采用的方案已相差无几了。

不管是汉字横排,还是引用西文标点,都是中国出版史上的创举,应该为之特书一笔的。

(摘自《科学旧踪》,樊洪业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