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也谈“洋”教材的引进

2001-05-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叶行昆 郜颂倩 我有话说
编者按:3月14日本报刊登“洋教材,想说爱你不容易”,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有不少读者纷纷来信继续探讨“洋教材”。本期特意选登一篇读者来信。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与国际接轨,创办第一流大学的呼声日益增高,而使用国外著名的原版教材,乃是推动某一学科建设的标志性手段之一,“是中国未来高教发展走向国际化的一个步骤”(清华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蔡鸿程先生如是说)。不少大学已明确提出:在大学本科生的四年教学期间,必须使用一本原版教材。但就国情或可操作性而言,尤其在MBA教学方面,率先使用“洋”教材,其可行性较大,可谓事出有因,势在必行,大致有如下理由:

一、办学规模与就读人数迅猛发展。早在1991年全国仅有9所试点院校,招生人数仅有81人;至1999年共有56所,年招生达8463人;全国累计共招收了23586名MBA学员。现已增至64所,估计在读学员不会少于25000名。

二、办学模式多样化。有依托大学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而举办MBA的研修班、有独立的院校,如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有中外合作兴办的,如上海财经大学与美国W eb ste r大学合办的工商管理学院等。

三、学员与教师的成员与知识结构变化较大。在学员中,外(合)资企业的“白领阶层”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而在师资方面,留学归来的教师与“洋”教师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无论是学员抑或教师,不管是何种专业,其共同点在于英语水平较高。

四、学员的经济承受能力较强。目前国内的MBA学位班,学费平均约达5万元人民币,而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某些专业,其学费竟然高达18万元人民币;而一本进口原版的MBA教材及其教辅材料的平均价格约为35美元,每套折合人民币约为400元。由于知识产权与版权的问题,原先国内的影印版已不合时宜,而购买版权加以引进,又因专业选择、质量把握以及发行量等问题,操作起来有所不便;因此之故,使用原版的“洋”教材作为MBA的教学用书,也就不足为奇了。况且,攻读MBA学位的学员多为在职人员,有不少乃是外企的“白领”,其年收入水平一般不菲,完全具有购买“洋”教材的承受能力。然而,需求与供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MBA的教学层面,对使用“洋”教材的需求已趋于成熟,恰如华夏出版社副社长刘力先生所言:“国内高校引进海外原版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像MBA专业的学生使用海外原版教材太重要了”;而就目前状况而言其供给却相对不足,亦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副总编付豫波先生认为:“我们国内教材内容有点陈旧,如管理经济类教材比较落后。适当使用国外原版教材,可以与国际多些交流。……这种海外教材只可能在重点大学收费较高的专业如MBA。”有鉴于此,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与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将于今年6月上旬在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中山北一路369号校区)举办“2001年上海国际MBA教材展览”(2001 Sh an gh a i In te rn a tio n a l MBA Tex tb o o k Exh ib itio n)。邀请十多家在国际上具有权威性的出版集团和大学出版社参展。凭藉本次书展之际,将系统展示近千种国外最新出版的世界著名院校名牌课程的经典MBA教材及其教辅材料,以及财经、管理类等学术专著;并在书展期间,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就MBA的教学、教材选定等有关问题进行交流;还将邀请国内外有关出版社前来进行洽谈版权交易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