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儿童文学学科”现状堪忧

2001-05-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王泉根 我有话说
随着“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儿童又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平日里忙于处理各种事情的大人们都想在这时候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组织了有关儿童购书情况的问卷调查。在本次调查中,调查对象为小学生及其家长,我们分别收回有效问卷54份和32份。尽管这次调查的范围并不大,但关注于儿童读物的人们仍可从中窥见家长和孩子们对图书选择的信息,为孩子们做些有益的事。

我们还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王泉根就“中国儿童文学学科”现状撰文,以期引起大家关注。

儿童文学(或称少年儿童文学)是一种专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服务的特殊文学,这一特殊文学内部又因读者年龄的差异性特征(如心理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而将其具体区分为少年文学———童年文学———幼年文学三个层次。人是精神文化的动物,人的精神生命中不能没有文学的滋养。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这是一种直接关系到民族未来一代精神生命成长的文学,是亿万少年儿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对于广大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审美陶冶具有特殊作用与价值功能。世界现代文化都把一个国家儿童文学系统工程的建设及其教学研究、出版状况视为这个国家国力强弱、现代化进展程度的重要尺度之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说得很明白:“看一个国家儿童读物的出版状况,就可看出这个国家的未来。”按照一般常识,中国儿童文学作为拥有3亿多少年儿童这样一个巨大接受群体的文学门类,其教学研究、理论批评理所当然应当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比如高等师范院校的中文系,社会科学院的文学研究机构,作家协会的创作研究部门等。然而,世纪之交“中国儿童文学学科”的现状却是十分严峻,说出来实在不敢让人相信:

1、目前全国高校中文系还在坚持开设儿童文学课程的不足15个,坚持儿童文学教学研究的教师(包括兼职)不足15人,也即平均每二个省还不到一名。就拿教育部直属的7所师范大学来说,现在只有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的中文系配有儿童文学教师,而华东师大、华中师大、西南师大、陕西师大都是空白,有的师范大学竟然从来没有开过儿童文学课!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来还有一名专职儿童文学研究员,但自这位研究员退休后,现在却后继乏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社科院文学所均无人专职从事儿童文学研究,仅有江苏、内蒙古社科院各有半位研究人员兼职研究儿童文学,也即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充其量只有一名儿童文学研究人员。

3、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从来无人从事儿童文学研究,各省、市、自治区的作家协会自然更是一片空白。

4、中国有数千种刊物,但长期以来只有一家儿童文学研究的连续读物,此即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发行的《儿童文学研究》,该刊苦苦坚持了二十多年,但已于2000年停刊。这就意味着:以中国之大,杂志门类之广,今天却没有一家儿童文学理论刊物了。中国的报纸虽然多如牛毛,但说出来更不敢让人相信,全国仅有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文艺报》设有“儿童文学评论”版面,以前大概每月一版,现在却很难见面,去年只刊发过3次,也即2000年的中国报纸只发表过3个版面的儿童文学评论。

5、中国文学界、理论界设有各种各样的奖项,但从来没有一项儿童文学理论评奖。中国作家协会的“鲁迅文学奖”虽然设有文学理论奖,但却拒绝儿童文学理论。从今年中国作协的“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以前只评创作作品)总算增设了理论批评的内容。

儿童文学教学研究与理论批评直接关系到儿童文学建设的兴衰消长。由于种种原因,我们长期不重视儿童文学学科建设,其所造成的后果实在令人遗憾。不说其他,只说一个事实:今天我国数以万计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几乎99%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儿童文学理论教学与修养(不是他们不想学,而是长期以来我国师范院校中文系不重视、不开设儿童文学课程)。由于不懂得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创作手法与儿童接受心理,因而面对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入的儿童文学文体(如童话、寓言、儿童小说、科学文艺等),不少教师束手无策,往往将最能激发孩子们幻想精神与创新思维的童话故事等,讲得枯燥乏味,昏昏欲睡。为什么社会上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意见最多,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我想,众多语文教师不了解儿童文学、不懂得少年儿童对文学的接受心理,恐怕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儿童文学学科长期得不到重视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是:

第一,儿童文学学科在高校学科设置中长期没有地位。50年代初,北师大中文系在穆木天、钟敬文等先辈的倡议下,在全国高校中文系最先设立儿童文学教研室,并由穆木天先生担任首任教研室主任。在教育部的重视与北师大的影响下,50年代各地高师中文系纷纷开设儿童文学课程。然而,50年代末期由于受“学制要缩短,教学要革命”的冲击,儿童文学课程却被一刀砍掉了,一直要到20年后的80年代初,这才得以恢复。80年代我国儿童文学教学研究出现了发展的生机,北师大、浙江师大等高校还招收了儿童文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然而进入90年代后期,儿童文学学科由原先的中国文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被一刀砍掉(被同时砍掉的还有中国民间文学),成了找不到娘的弃儿。现在勉强被挂靠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下面,成为三级学科。由于是三级学科,所以开不开课都无所谓,即使开课,也是属于任意选修的课程(北师大的情况最好,被列为“限定选修课”,即中文系学生都得选修)。

第二,儿童文学学科在高校学位设置中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80年代北师大、浙江师大等中文系招收了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但儿童文学学科没有独立的硕士学位授予权,而是挂靠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点,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由于儿童文学只是一个研究方向,而不是一个专业,因而无论其招生数量、研究生培养、师资编制等都受到很大影响。事实上,儿童文学是一门有其丰富学术内涵并自成体系的独立学科,包括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中国儿童文学史、外国儿童文学史、儿童文学文体学、儿童文学与少儿图书报刊编辑出版,儿童文学与儿童心理儿童教育等。显然,如果仅仅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下面的一个研究方向,是无法包容其丰富学科内涵的。

正因为有以上两个原因———既不是二级学科,又没有列入硕士学位授予点,因而各地高校中文系绝大多数不开这门课。这就使儿童文学教学研究长期处于自生自灭、后继乏人的局面。可以直言不讳地说,这一局面如再不改变,儿童文学的教学研究再过十年(也即全国现有的15位左右的儿童文学教师退休以后)将从中国高校断绝!

儿童文学在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以及西欧、北欧一直是高校文科的基础学科之一,而且早已有硕士、博士学位,日本梅花女子大学、百合女子大学还设有儿童文学系。即使在我国台湾省,儿童文学也长期作为高师文科学生的必修课,甚至规定理科学生也须修满学分,否则不予毕业。台湾9所师院、3所师大及台湾大学、东海大学等综合性大学均开设有儿童文学(分布在中文系、教育系、图书馆学系、家政系等),今日台湾还有《儿童文学学刊》、《儿童文学学会会讯》等刊物,台东师范学院儿童文学研究所每年招收近20名儿童文学研究生。在国际文学研究方面,目前世界上只有两个学术团体,一是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个就是国际儿童文学学会(IRSCL),该学会每二年召开一次国际儿童文学研讨大会。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十分希望能在有13亿人口、3亿多少年儿童的中国举办研讨大会,但以我国儿童文学学科今天所处的现状,能有力量与自信来举办这一大会吗?

应当指出,在儿童文学学科处于如此严峻现况的今天,北师大却高瞻远瞩,依然坚持发展儿童文学,其重要举措之一,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增列了儿童文学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但是,全国高校能像北师大这样重视儿童文学的毕竟为数不多。拯救、发展儿童文学学科需要各方面的努力,特别是有关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一代,为了中国现代文化与文学建设,吁请社会各界关注“中国儿童文学学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