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坟头上抄手抄本最容易进入情节

2001-06-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访谈对象:某先生

访谈人:周京力

访谈时间:2001年3月3日

访谈地点:北京月坛北街淮扬春饭店二楼

基本情况:从小随父母支援内地“三线建设”去了四川,1977年高中毕业。后参军,在部队的报社工作过。有少量作品发表。现在一家通讯部门任职,少年喜好收藏。

问:请谈一谈您第一次见到手抄本时的情形?

答:1976年7月之前,手抄本比较流行。在学校的学生中,初三至高二的学生抄的人最多。当时文学作品非常少,几乎快成了真空状态,我又从小爱听故事,再加上停课闹革命不上课,空闲时间多。记得当时在我们学校旁边有一所重点小学老师的孩子,他插队早,可是老回来,我们就去他那儿听各种故事,可也不能白听,是要上供的,我们把家里留的糖块呀、小零食呀拿去,听的时候送给他,因为他比我们大呀。到我上初中时,七四年或七五年时同学们之间开始盛行传抄手抄本,我记得大概有这么几个故事:《一只绣花鞋》、《第二次握手》,再有就是写我们国家自己怎么培养间谍的,比如《远东之花》一类的,还有寻找宝藏一类的,不是传统的挖宝,而是像《金三角的秘密》一类的故事,再者还有写解放初咱们的地下工作者如何打入敌人内部卧底,保护大中城市(基础设施)的。

当时抄写是非常隐蔽的,老师肯定不让抄这些东西,所以上课时,我们让学习好、写字快的同学抄笔记,放学后大家再互相抄了第二天交给老师完事。那会儿都是写大字报,“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反正也没人认真。剩下的这些人干什么呢?就一块儿偷偷地抄手抄本。拿到手抄本后,你分几页,我分几页,然后再加上复写纸,一次就能印五六份,抄好后再收起来往一块儿拼一下,然后再钉一钉,这就成了。所以一本手抄本抄下来字迹都完全不一样,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抄的时间都是利用早读、自习,还有音、体、美和外语这些副课上偷偷抄,但是不能在桌面上抄,只能把课本竖起来,假装抄笔记。上课抄是一种,还有一种是因为四川当时挖了很多防空洞,落实毛主席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文革”色彩非常浓厚,我们课余时间主要也是挖防空洞、挖战壕,可这些东西挖好了却没什么用处,我们逃课时就躲在防空洞里抄。防空洞里是黑的呀,我们就用放酵母片的大瓶子做一个煤油灯点上抄,有时抄上一两个小时出来,两个鼻孔里都是黑的,出来后赶紧找水洗洗,怕老师家长追问呀。还有一个抄手抄本的地方是什么呢,就是四川有很多小丘陵,丘陵上有不少小坟包,那里不像北方有一个个大坟

场,他们的坟都零零星星地建在丘陵上,我们就到小坟包上去抄,那儿人去得少呀。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抄的时候逞能———我胆大,不怕死人,特别是抄那些恐怖故事的时候。记得有个《神秘的教堂》,中间有两个人物周大胆与张心慌,故事是反特内容,这两个人物是不是他们抄时自己加进去的还很难说,但情景与当时情况比较相似,因为四川的坟头都要种一棵泡桐树,它的叶子大,有时能躲个雨什么的。一般男生都爱做这类事儿,女生多打掩护,帮着抄笔记,没有被老师抓住过,要是抓住就不得了,这都是些封资修呀,得查你家的成分,取消你的困难补助什么的。

问:您能找到的手抄本有多少?

答:我现在能找到的有两个,一个是《金三角的秘密》,另一个是《远东之花》。

问:您觉得手抄本对您后来有什么影响?

答:对我的语文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作文和日记的写法等,思想方面比如对邪不压正等观念的树立都有好处,积极意义还是多一些。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