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独辟蹊径的名人传记

2001-06-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田永胜 我有话说
《点评:二十八个半风云人物的成与败》,

李树喜著。

该书选择了科技精英、艺文明星、社会名流、人才专家等领域的二十九位名人,对其成败得失作了比较深刻的分析与评价。

这些年来,随着各个领域“名人”是层出不穷,各种关于名人的传记、自传、小传、逸闻也一本接着一本地纷纷出笼。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写作名人传记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与兴趣,就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而树喜先生这本新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点评”二字。该书针对各个不同人物的具体境遇,或从个人素质,或从家庭教养,或从学校教育,或从外部环境,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分析和评价。

树喜先生早年曾对人才学有过专门的研究,还出版过人才学方面的专著。这本书就给他提供了应用自己的人才学思想来诠释风云人物成败得失的绝好机会,从而让该书的读者们在品味这些风云人物独立时代潮头、叱咤风云,或者沉入人生谷底、处境维艰的甜酸苦辣之余,又可以在理性上获得人生的指导和借鉴,尽可能地使自己的人生之旅少一些坎坷,多一些坦途;少一些荆棘,多一些鲜花;少一些失败,多一些成功。

在点评中,作者还时不时地有一些发人深省的感悟,有的点评简直就是至理名言,让人击节赞叹。比如,在点评四通利方总经理王志东时说:“人们常常祝愿什么‘万事如意’,但我对朋友常说‘一事如意’:世上哪有什么万事如意?十事如意都不可能;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如意者十有二三。一事如意———你最近、最新、最急的事满意了,就阿弥陀佛。其它的一个一个对付它。结论:万事如意,虚情假意;一事如意,真心实意。诸事如意,大不容易,主事如意,石头落地。”他的这番评论的确说的非常在理:毕竟,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占绝大多数,如意的事情只占少数,能够让眼前的如意,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哪里能有万事如意呢?

从点评中可以看出,树喜非常重视人的创造性。在点评施光南时说:“个性是真,创造是金,不成熟的创造要比成熟的模仿宝贵十倍。”在点评余秋雨时说:“创造型的文学人才应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如果缺乏创作个性,无论怎样辛苦写作,内容如何广阔,也无法产生独特的美和艺术感染力———万言不如一杯水。”不过,他认为创造并非神秘得高不可攀。在点评王志东时说:“创造并不神秘:打破程式就是创造,由繁到简就是创造,人无我有就是创造,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设计,全待创造者更新。”在点评王朔时说:“创造其实并不神秘,就是挖空心思同别人不同,万绿丛中一点红是创造,万红丛中一点绿也是创造。鹤立鸡群是创造,鸡立鹤群也引人注目。”

作者对“机遇”也非常重视,在点评梁晓声时说:“什么是机遇?机遇是实力、准备和需要、可能碰撞的一刹那!”在点评马俊仁时说:“机遇的特点是偶然不定,机遇、机会有时操纵他人之手,机遇的出现常常不可思议。但机遇不是绝无规律可言。机遇只对那些素有准备的人用,机遇常常偏爱那些野心勃勃的强者。”

他还鼓励人们有一些冒险精神,“人总是要冒一点风险的。冒小风险者,小成功;大风险者,有大成功。不敢冒任何风险者,只能是凡夫俗子,庸碌终生。”在人生旅途中,如果富有冒险精神,同时还能够脚踏实地,那么,就有可能抓住好的机遇和运气,也最有可能获得成功。

在史丰收的传记中,肯定了史丰收的小学老师对他的肯定和启发,促成史丰收走向创造之路。当读到史丰收在童年思考普通数学从高位到低位快速计算这个难题时,每每在夜里有好的思绪时,就叫醒奶奶点灯,有时,一夜要叫醒奶奶七八次。让人感慨不已:史丰收的家长身为农民,却如此理解和宽容孩子在常人看来的怪异之举,真是相当难得。树喜先生评价说:“殊为难得。一般家庭望子成龙,但只许循规蹈矩,不许另辟蹊径。许多贫困之家,是舍不得多用一点灯油的。”在贫困的年代,的确是舍不得浪费一丁点东西的,有这样好的老师和家长,无怪乎史丰收能够成功。这让许多为人师、为人父母者深思。

李树喜希望尽可能多的人能够成才,但是,有感于现实中成就者只是少数,社会舞台只容许少数人施展身手。他遗憾地说:遍观古今中外用才历史,都说人尽其才,其实,任何社会包括昌明时代,埋没人才是普遍现象和普遍规律。作为个人,我们无法改变整个社会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把握好自己,抓住机遇,做出创造性的贡献,才不枉为人一生。我想,这也是树喜先生此书的殷切希望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