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求生者”小小游戏名堂多多

2001-06-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康慨 我有话说

《求生者》席卷美国电视荧屏已经整整两个演季,但它引发的争论几乎和它得到的掌声一样多。最关键的一条便是,达尔文适者生存的理论,真得也是现代社会的求生法则吗?

中央电视台已经破天荒地买下了《求生者》的第一部,据信下月中旬便会恢复播出。无独有偶,国内也开始筹备一个类似的求生节目,所谓“真实电视”在国内的前景又如何呢?

《求生者》(Survivor)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去年开始制作的一套野外冒险节目,制作人将16位参赛者放到一个蛮荒之地——去年是东南亚的一座小岛,今年是澳洲内陆,明年据说将移师非洲——摄影机镜头全程追踪记录,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则决出的最后一位“幸存者”将成为冠军,可获百万巨奖。

《求生者》开播当年,即达到美国夏季节目收视率的新高,不仅打败了美国广播公司(ABC)的百万益智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也创下CBS在该时段13年来的收视纪录。根据AC尼尔森公司的调查,《求生者》开播第二周,其收视率即跃升至榜首,最后一集大结局播出时,全美约有将近44%的家庭,5800万人收看。这一集节目也由通常的一小时延至两个小时,广告费随之大涨,每30秒要价60万美金。同时,制作商乘机推出“求生者”系列的T恤、帽子、小说、录影带、电脑游戏等周边商品,大发横财。

《求生者》让CBS打了个翻身仗,其收视率从四大电视网的最后一名,一跃坐上了头把交椅。《时代》杂志据此将它评为2000年十佳电视节目的冠军,《娱乐周刊》也将当年的年度娱乐圈最具影响力人物授予了决定制播《求生者》的CBS董事长雷穆飞(LesMoonves)。

但是,从节目一开始播出,《求生者》即引发种种争议。首先,它所带动的“真实电视”(realityshow)节目类型的大红大紫,被指一味满足观众的偷窥欲。其次,很多人认为,《求生者》的竞赛规则鼓励人们暴露人性弱点,为求胜利不择手段,甚至相互倾轧,完全建立在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基础之上,与相互宽容、和平共处的道德理想不符。

一档电视节目,何以引发如此多的争议?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

荒岛余生

以2000年演季播出的《求生者》第一部为例,制作人从6000名应征者寄来的录像带中严格筛选出16位参赛者,男女比例各半。他们来自美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年龄上是老中青三代结合,职业五花八门,种族、性格和政治观点也多有不同,有退伍军人、公司经理、女卡车司机、大学生、老师、检察官,未婚者、已婚、离异和同性恋均有,俨然一个当代美国社会的缩影。

这些参赛者们被送到马来西亚附近一座名叫婆拉堤加(PulauTiga)的荒岛上,混编成两队,分别以各自所处的海滩,命名为帕刚部落和塔吉部落。在39天之内,他们将一起生活,除了要搭帐篷遮风避雨,打猎捕鱼以填饱肚子这些事儿要做,还有一大堆突发状况得随时应付。每隔三天,他们就会收到通知,参加在丛林中举行的比赛。赢的那队可以得到免死金牌,平安地回去睡觉。输的那队,则要全体投票——美国人做什么都爱用投票方式解决——淘汰自己的一个队员。最后一位留下来的人,将赢得一百万美金(近千万人民币)——税后数字。

表面看上去,节目是在考验人在蛮荒之地的生存能力,头一天的投票结果也的确如此,年老体弱,得过癌症,而且刚动过手术不久的桑雅因为在比赛中拖了同组的后腿,被无情地驱逐出岛。“适者生存”的理论似乎还只是在自然的层面上得到再次验证。但随后的节目越来越出乎观众的预料。随着人与人相处时间的增多,在这个小小的荒岛上,社会性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也越来越显出他与动物相比的聪明之处。

我们已经看到,这样一个生存竞赛的参加者并非单兵作战。由于你是否还能在岛上呆下去,完全取决于别人在投票时的选择,所以你在同伴眼中的形象就成为最关键的因素。第二个被赶走的人——62岁的比比,退休前是一家大公司的人事经理,便由于老想着要表现自己的重要性,像个国王似地指挥大家,从而招致了众人的反感。

毫无疑问,比比这样的“国王”谁都不喜欢。可“走自已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样有个性的家伙在岛民社会里肯定也“活”不长,“不太合群”的雷蒙娜就这样成了下一个牺牲品。可是,合群的又能怎么样呢?斯黛西为了在岛上多留几天颇动了些脑筋,她讨好同组的其他女性,跟她们订立攻守同盟,结果还是在投票大会上被女卡车司机苏珊所出卖。

问题就在这里,这个小社会要求其成员不仅要与天斗,与地斗,更要与人斗。与人斗,其乐无穷,观众最爱看的也正是这个。适者生存的生物学法则早就被另一种同名的社会法则所取代,岛上的反向淘汰因此变得日益明显。理察有高超的捕鱼本领,可以让同组成员吃上美味的烤鱼,而不必像另一个部落那样四处弄老鼠肉吃,他在部落中的地位因此提高了一大截儿。但是,您可别以为,这样他就安全了,事实上,你的表现越突出,对别人的威胁也就越大,枪打出头鸟嘛。要知道,鱼和美元不可兼得,在几条小鱼儿和一百万美元之间,人人都会舍鱼而取美元的。

理察的厚黑学

理察一开始也不懂这个道理,他自恃有技术,有专长,是紧俏人才,贡献很大,因此不大管别人心里的小算盘,还因为同伴在背后议论自己而闹情绪,消极怠工,直到有一天投票时只差一票便被靠他捕鱼为生的同伴们赶走,死到临头才大彻大悟,从此夹起尾巴做人。

理察·哈奇时年39岁,当过卖车的,酒保,有牌照的房地产经纪人,在西点军校求过学,主修海洋学/海洋生态学,但半途而废,后来得到实用管理学/行为科学学位,是个男同性恋,现在单身,育有一个养子,身上有刺青,图案是两只跳跃的海豚。他自认为善于解决冲突,长于公开演说、谈判和组织架构。看这份简历,理察的社会阅历不可谓不丰富,但就是这么一个老江湖,开始也未料到,在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小海岛上,“求生”竟然如此不易。

好在理察的“幡然悔悟”还为时未晚。最为惊险的那次投票过后,他开始改变战略,让别人既因自已的捕鱼专长而受益,又刻意掩藏锋芒,注意少给他人带来心理上的威胁。为此,他甚至不惜“出卖色相”,腆着发福的大肚皮,光着臃肿的身子在岛上走来走去,努力想让人觉得他老而无用。这一着颇有些类似孙膑自残,华子良装疯,但果然奏效。

不仅战术上对头,理察还表现出战略家的一面。他暗渡陈仓,合纵连横,与同组的女士们结盟,共同进退,在投票时一致行动。这一厚黑之术虽然有不义之嫌,但并不算违犯比赛规则,因此理察得以活到最后一刻。

与此相反,参赛者中一个天真的小伙子,因为忍受不了投票时的残酷,看不下去被逐者极度失望的表情,竟提议以姓名的字母顺序来决定下一个投票对象——他自己已经开始这么做了。其结局可想而知,不仅无人响应,他自己也很快被别人驱逐出局。

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刚开始也大多抱着同样“天真”的想法,来猜测下一个出局者。但随着节目的进行,人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不“简单”。拿72岁的鲁迪来说,年纪一大把,足以让人将他归于老弱病残之列,偏巧他还有些“恶习”——他在岛上担当厨师的角色,屡次被人发现在锅台边儿偷吃东西。13集的节目,我看到七八集时,还总是觉得鲁迪一定是当晚投票后的出局者,难道不是吗?不中用的老头子,又监守自盗,是可忍,孰不可忍!可偏偏我回回猜错。后来我才明白,越是看起来没用的,对别人的威胁也就越小。节目里鲁迪的同伴也是这么做的,他们白天还公开议论他的种种不是,说他讨厌烦人什么的,可一到投票之夜,还是把票给了别人。老鲁迪就这么着,也挨到了最后一次投票。

《求生者》的最初创意或许来自鲁宾孙·克鲁索,但一个人的荒岛求生故事——顶多再加上一个永远不会造反的星期五,现在的电视观众压根儿不会捧场;如果光是十几个人分成两个小队,成天在岛上比抓鱼摸虾,观众显然也宁愿转台看情境喜剧,还能傻乐上半天;让猛兽加入——也不行,风险太大,不是怕老虎鳄鱼吃人——参赛者完全可以签下自愿献身的合同,而是怕人把野兽吃了,动物保护组织上门抗议,武松的年代已经一去不返了。所以,加入“社会人”的因素,把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电视观众面前,真可谓一个绝妙的创意。节目所设的那一百万美元的奖金,正像马克·吐温让一个外乡人带到赫德莱堡的那袋“金子”,将这个“四里八乡最诚实、最正直的”镇子“一网打尽”。

在这个节目中,再遥远的荒岛,充其量也只是提供了一个舞台,一个暂时与日常所处的“大社会”暂时隔绝的袖珍社会,真正的故事完全是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的。无论是南海小岛、澳洲荒漠,非洲丛林,还是纽约街头或东京的写字楼,这样的故事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展开。小小海岛只是让故事更集中和紧凑。

上帝造男与女,又将这小两口儿赶出天堂。夏娃就在伊甸之东生下两个儿子,长大后一农一牧,但当哥哥的妒嫉上帝笑纳他弟弟的供品,起了杀心。《旧约·创世记》中说:“二人正在田间,该隐起来打他兄弟亚伯,把他杀了。”这理当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桩凶杀案,证明从一开始人与人的相处便多么不易,即使是亲兄弟也会反目成仇,而那个小社会,不过只有父母兄弟四个人而已。

也有哥俩儿好的,古时候的伯夷叔齐,孔子曾经夸他们“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意思是哥俩儿不会老记着别人的不是,所以就不那么招人恨了。至于他们宁愿躲进深山老林唱着歌双双饿死,也不肯接受时代的变化,对此孔子也赞许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可见中国传统一向讲求个人修行,自已收拾干净了,街坊四邻自然会向我看齐。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现代社会的求生法则果真如此简单吗?说千道万,那是理论家的事,我们今天在这里谈的,只是电视上的一档节目,一个小小的求生游戏而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