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界“王海”浮出水面

2001-06-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记者 王洪波 我有话说

日前,一本书名为《溃疡——直面中国学术腐败》的新书由海南出版社出版上市,并于6月19日在北京国林风书店举行了首发座谈会。碰巧回国参加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摄制的方舟子、十余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海淀区各高校的大学生出席了座谈会。

该书的作者是近年来在中文互联网络风头正健的职业撰稿人、生化博士、科普作家方舟子。方舟子此前曾经以网络写作的积累为基础,出版了《方舟在线》、《叩问生命》、《进化新篇章》等文集。方的文章多有论战色彩,以观点鲜明,用语尖刻著称。此次出版的《溃疡》更是把这种特点发挥到了一个新的程度。

该书包括六个专题:不久前引起轩然大波的“核酸营养”论战事件、“基因皇后”事件、学界伪造履历事件、杨敬安抄袭案、关于基因科学的夸大宣传问题、伪科学怪论批判。方舟子从来不含糊其辞,而是真刀真枪,直指要害。比如对于国内现在流行的“核酸营养品”,方舟子明确指出,核酸不是必需营养品,无需额外补充,因此这一产业在中国的出现是十足的商业骗局。据说由于方舟子的批评,国内某“核酸营养品”厂家直接损失已达1亿元。该书的“胆大”还表现在,对于被批评者,全部真名实姓,例如仅“核酸营养”论战部分,就牵涉到新闻媒体30多家、机构10余个,专家学者10多人,这在内地出版界是非常罕见的。书中还收录了被批驳一方的文章,以便读者通过自己的判断,明辩其中的是非曲直。方舟子也表示愿意为自己所写文章的内容真实性承担全部法律责任,不怕与当事人进行公开辩论乃至对簿公堂。

方舟子是从2000年3月在自己主办的“新语丝”网站上设立“立此存照——打击学术、新闻、网络腐败”网页,而开始系统介入学术打假活动的。这些工作使他备受关注,由此他获得了“学术警察”、“学界王海”等称号。

谈起这段经历,方舟子自言自己并不感到愉快。他介绍说,他所揭发的这些学术腐败事件,都是碰巧发现,“忍不住”才站出来的。而且由于他在国外,他能够接触到的,也只是通过中国报刊公开透露的一少部分,乃是“冰山之一角”。但是,近来,他差不多每天都会收到几封举报信。他想安安静静地从事科普图书的翻译和写作等工作,而并不希望把精力花在这上面。但是,国内目前实在缺少人从事这项工作,他还不能轻易言退。

上海交大科学史系江晓原教授对方的工作非常赞赏,在他为《溃疡》一书所作的序中写到:“在学术腐败愈演愈烈的今天,我们是迫切需要‘学术警察’的,而‘学术警察’又极为缺乏。那么,方舟子在大洋彼岸为此间充任‘学术警察’,就客观效果来说,他就是在义务劳动,就是在学雷峰,有什么不好呢?”著名科普作家郭正谊教授认为:“方舟子身上,体现出了个人极大的勇气。也体现了正义的力量,网络的力量。”原科学出版社编审王鸣阳先生认为:“学者应该安心做学问,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说法毫无道理。学术成果多一项,少一项并不重要,但创造和维护一个好的学风的意义却是难以估量的。”他认为称方为“学术警察”有点不妥,方应该是“见义勇为者”,对方的有些责难,和我们生活中人们对见义勇为者的一些反常批评是一样的。他说,这本书中的观点也许并不重要,但书中传递出的科学精神很重要。

在当前学术腐败的揭露-惩处机制不健全的现实下,方舟子的存在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价值。然而,我们必须明白,要想中国科学界、学术界的环境改善,却不能过分依靠单个的“见义勇为者”,而是从根本上有赖于学术批评的重建、学术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学术腐败的揭露-惩处机制的完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