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现代文学可信的注脚

2001-07-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大凡或认识或了解或读过姜德明先生书话的人,都佩服他的学养和识力。人们常说,如果能在姜德明客厅里聊天,那简直是一种享受。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版本,还有作家们的成就、轶事,姜先生都能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常常是谈着谈着,他起身进了书房,一会儿,不知几册有关的珍稀版本就捧在你的眼前,变戏法儿似的。

姜德明是继唐?之后又一位热衷收藏新文学版本和撰写书话的作家。他收藏的书籍大半都是在书肆淘来的。姜德明在《姜德明书话》(1998年1月北京出版社)第二辑《徐志摩与<卞昆冈>》一文,谈到出版界热衷于出版全集全编时,写过这样一段话:“我平时就不太相信有人所强调的全集、全编的那个‘全’字。比如我藏的新月书店印行的小型杂志《声色》创刊号上,有徐志摩的一篇散文《一个诗人》,可是在书市上出售的诗人的全编或全集中都未见收入。世上的事若想真正做到名实相符,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由此可窥见,姜德明先生的藏书是独具匠心的。

姜德明不但是逛书肆,淘旧书执着如痴,而且他为了收集第一手新文学史料,还经常登门拜访著名作家。有一次,他去上海开会,便忙里偷闲看望了巴金先生。巴金知道姜德明爱书,一见面就高兴地赠送了他在香港印行的,用纸和设计都比较讲究的《随想录》精装合订本和《家》、《春》、《秋》。巴老在《家》的扉页上签了名后,还兴致勃勃地同姜德明商量:“签了头一本,那两本还签吗?”据《姜德明书话》提供的资料统计,仅他拜访作家的次数,用十进位计算,恐怕也是少说了。

姜德明写的“书话既包含一点考证和研究,又不单纯堆砌资料或作繁琐的校勘,更不作空泛的概念的铺陈。”如姜德明在写夏衍《<春寒>的故事》一文时,就娓娓地叙述:“夏衍惟一的一本长篇小说《春寒》,是1947年11月由香港人间书屋印行的。我收藏的一本得自北京东安市场的旧书摊。……十年前,我曾将自存的《春寒》初版本请夏公签名留念,他用墨水笔写了”。人们大都知晓夏衍是位了不起的剧作家,曾串写过著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但知道夏公长篇小说《春寒》的人,就只有少数学者、专家了。姜德明的两三句话,使多少读者增长了见识啊。

在人们喜爱的文学殿堂中,“书话本是冷漠无闻的,或被认为副刊上的补白文章,更不为出版界所重”。然而,社会需要“埋头资料,默默耕耘,来不得半点浮躁和虚夸”的书话作家。姜德明先生就是社会需要的书话作家。他的书话已经超出了书话本身,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一个可信的注脚。

 (河北威县教育局 林 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