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待谈也要谈

2001-07-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降大任 我有话说
拙文《中国史研究在历史观上的三大误区》发表后,引发了马斗全先生《奈是空文今更多》(《中华读书报》2001年6月6日)一文的批评,马文鄙薄我所谈的“三误”是冗长的空文,理由是拙文的观点“不但全为学界早已谈得不待谈的看法,而且为人所共知的常识”,没有必要写成论文。

马文提出的这个文章评价标准似乎值得商榷。拙文所谈确实不过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但就中国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概括为“规律至上论”、“造反有理论”、“帝王崇拜论”这样三论的错误倾向,希望史学界注意纠正。拙文之前在历史观上对之进行理论辨析、探讨的,似未见过,有涉及者多是从现象上例举而已。我见闻有限,倘有如拙文所论相同者,还望马先生指出,助我补益请教。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有一百多年了,其基本观点确实应当人所皆知,成为常识。关键在于似乎不像马先生估计的那样乐观,比如“帝王崇拜论”的错误影响至今就没有肃清,看一看近年关于古代帝王的传记之作不断重复出版,滥印不止,影视作品的帝王宫廷题材多有反复炒作之类现象,便可见一斑。这说明从根源上消除帝王崇拜论的影响,不仅必要,而且亟需。有必要指出,理论文章与考证文章颇有区别。理论文章的价值是现实赋予的,联系实际的理论文章具有现实针对性,观点正确,说理明晰,有益于拨乱反正,那就是有意义的。这本身就是一种理论创新,并不一定要推翻具有真理性的旧观点,另搞一套。考证文章则不然,考证倘无创见,只是重复他人的研究成果,那才是空文,期期以为不可。比如考证古诗“垂垂老”之句是接

近老年之意,弄旧体诗者大抵皆知,一再重复“垂垂”是接近之意而不是其他,那就近于扯谈了。更有篡改史料,牵就己说,欺世盗名的,那就成了不齿学界的“下三滥”之流,何足道哉!就理论而言,即或看似人所共知的常识,是不是就一定不可以再谈呢?也未必。近年来有王小波等人一再强调重温常识的重要性,以为连常识也不尊重可能导致祸国殃民,比如王小波的老奶奶就不相信亩产几万斤稻谷的大话,王小波的老奶奶相信的就是常识,而她比起不相信常识大吹亩产十万斤稻谷的权势者就要高明得多,常识岂可忽乎哉!如果在“大跃进”的当年,人人都尊重那老奶奶的常识,何至于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的恶果?历史证明,接连不断的“左”的错误,其原因往往是违背了常识,倒不是什么高深玄奥的理论出了问题。看来,如果是真理性常识,倒是有必要在一定时期重复一下。如果是荒唐的错误,一犯再犯,重复地“交学费”,那就前途不妙了。要是按照马先生的逻辑———真理性的常识也无庸重复,重复了就是空洞而冗长的废话,那么连马先生的这篇《奈是空文今更多》也要不得了。马先生的文章说白了不就是反对空文么,这种反空文的观点从孔夫子至今已经重复了几千年,何劳马先生今日特意撰文重提呢?想当年,搞阶级斗争为纲,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对这种重复的错误,从来不见马先生勇敢地站出来纠正,如今批评史学界的“左”的错误影响,提出应纠正三误,马先生倒坐不住了,赶忙跳出来指斥正确的观点是空文,是谈得不待谈的常识。看来批“左”真是任重道远,对于“左”的祸害,尽管马先生不待谈,我们还是要谈,因为“左”的谬种并未绝迹。在这种情况下,马先生呶呶不休希望不要谈,是什么意思呢?隐恶而已,岂止是空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