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学向美学呼唤

2001-07-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汤学智 我有话说
因为要参加一个美学会议,想到了这样一个题目,可以说是有感而发的。

感从何起呢?直接地说,是起于文学的危机,更深层的,则是作为人类灵魂的精神的危机。这不是一个局部的现象。

回看历史,人类告别中世纪的标志是“人的发现”。意识到“人是世界的主宰”之后,人间兴起了两股思潮:科技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一者意在向自然开战,发展经济,以不断丰富人的物质生活;一者意在向愚昧开战,提升人性,以不断充实人的精神生活。然而结果却超出人们的预计———科技不可抑制地迅猛发展,人文主义则备受压抑,造成人类对自然的践踏,科技对人文的破坏。人类不得不怀着深深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忧心忡忡地迈入21世纪。现实是,人类不仅需要物质的温饱和发达,更渴望精神的充实与健康。任何一个富有责任感的学人,都可以倾听到人类灵魂的急切呼唤!

人类正经历着的精神危机,在我国有着深刻而独特的表现。这种表现,在90年代甚至达到相当危险的程度。这就是出现在精神道德领域的持续而难以抑制的大面积滑坡。对此只需听听为数众多的民间口传文学即可明白。这种滑坡倘若得不到及时根治,则有可能导致整个民族精神支柱的崩溃。无可否认的事实是,面对无奈的现实,人们好像已经看破什么,很难再轻易地相信:既不相信过去,也不相信未来,只相信两眼所见的“当下”。在许多人眼里,什么理想,什么事业,什么奋斗,什么崇高,什么为人民服务,全是假的,只有为自己为金钱才是真的;更进一步的,为了金钱和享乐可以不择手段———为官的贪赃枉法,为商的坑蒙拐骗,为民的铤而走险……。难以排解的精神危机给社会带来严重的消极性后果,反映到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上,即是审美尺度的丧失。而审美尺度同人类的积极本质和不断攀升进化的精神方向息息相连,正是文学赖以安身立命之根本所在。离开安身之本,创作便陷入没有灵魂的失重状态,理想为平庸取代,热情被冷漠置换,爱情退化为性交易,假恶丑成为正面形象招摇出场;理论批评则失却理性的穿透力和超越性,失却审美的价值指向,成为无方向感的廉价吹捧,无判断力的平面写作,或借

题发挥,抒发自我,降为信马由缰的随感之类。文学审美尺度的丧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西方正在盛行的文化批评的盲目推崇和效仿。应当承认,文化批评对于拓展文学批评的疆域有着积极的贡献,从一个方向推动了理论批评的发展,但如果以为这就是一切,则又走入极端。遗憾的是我们又犯了这样的毛病,以泛文化批评挤压乃至取代了审美批评。失却审美尺度,文学便没有了灵魂,不能不引发生命的危机。文学的这种危机又反过来进一步加深着人的精神危机,造成恶性循环。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严峻现实。

毫无疑问,人类注定要战胜这种危机,否则就将无法生存下去。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文学是人创造的,是人类追求自由向上的积极本质外化的结果;它必须服务于人,服从于人,必须有益于人类自身精神情感的充实、丰富和净化,从而在文明的阶梯上不断向上提升。从这样的角度看问题,文学无论如何发展,都决不允许有背于人类的积极本质,有背于人类对文明、向上的精神追求。这是人类对于文学的要求,也是文学自身的“天命”。正因为这样,文学是不会容忍自身的“堕落”的,它必然要积极地寻求自救,方法之一便是向美学发出呼唤。

在我看来,文学有自己的生命链,这就是:现实生活———文学创作(民间文学、俗文学、雅文学)———理论批评———美学(由此通向哲学)。它们之间都是双向互动的。这是一个结构健全具有自组织功能的文学生命机制。在正常的情况下,不管哪一部位出现病变,都可以通过内部的信息交流,由相关的部位进行干预和调整,从而恢复健康。现在,当审美尺度丧失的时候,文学向美学求援,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这不仅因为,美学的对象是人类的审美活动,而审美活动是一种真正合乎人性的生存方式,是纠正文学“病变”的对症良药,更由于在文学的整个生命机制中,美学是站在理论的制高点上,它的积极介入,居高临下,可致醍醐灌顶清思醒神之效。就美学自身而言,它只有善于从现实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才能更好地充实和发展自己。

美学关注文学现实,应该有很丰富的内涵。首先,从哲学的层面关注人类的第二次文艺复兴———从“人”的发现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确认,让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由分隔、对立,走向和谐、互补,让“人”在新的情境中重新回归于自然,这正是东西方人文学界所致力探寻的。其次,从文学理论上,关注文艺美学、文艺生态学(或生态文艺学)的建设,使美学与新的文艺学建构、与90年代文学发展的现实进一步结合,使审美的尺度从理论上再度得到坐实贯通。其三,关注文学批评,通过严肃认真的批评鉴赏,把审美之魂招回到文学的生命之全过程。其四,特别要关注影响广泛的大众文学领域的审美建设。这里有一个认识的误区,似乎大众文学的功能就只是提供消遣和娱乐,饭后茶余仅仅赢得一笑即可。其实不然。大众文学也有一个审美尺度的问题。而且,由于它的内容的通俗性大众性,这个尺度的有无和恰当与否,将会发生更大的影响,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领域。所有这些,都是面对现实危机,文学向美学的呼唤,也是美学义不容辞的责任。让美学、文学携起手来,沿着人类应然的发展方向共同前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