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这句“名言”版权归谁

2001-08-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马嘶 我有话说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喊出的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真可称得起是不朽的名句了,它足可以同古代文人笔下的诸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类名句相媲美。它是同那场壮烈的抗日爱国运动同时镌刻在人们的心碑上的。

熟悉历史的人,仿佛记得这句名言出自清华大学的一个什么宣言中,但这宣言又出自谁的手笔,却不甚了了。不过,几十年来,人们都猜想,那当然是出自清华的才子们。

2001年7月25日《中华读书报》“家园”版有袁良骏先生《王瑶先生的妙语隽言》一文,文章最后说:“据说,1935年‘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那句‘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的名言,就出自王先生笔下,不知确否?”

的确,王瑶先生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他一直读到1937年暑假,谁知在大考完毕回山西平遥家中度假时,却发生了卢沟桥事变,随即北平沦陷,清华南迁,直至1942年9月他才在西南联大复学。王瑶先生是个爱国的热血青年,1935年5月就参加了党领导的地下团体“左联”和公开团体“清华文学会”。“一二·九”运动时,他积极参加了抗日救亡的游行,“12·16”又参加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示威游行,遭到反动军警的殴打。后又在抬棺游行示威时被捕,关进陆军监狱,两个星期后才被释放。像王瑶先生这样一个爱国青年学生,他又是个出口成章的才子,如袁良骏先生所说,常有妙语隽言脱口而出,因而这“据说”也就很使人相信。

然而,王瑶先生生前又明明否定了这个“据说”。

现代文学研究家张恩和先生在《往事如烟》一文中回忆他同王瑶先生研讨抗战文学时写道:

有一次,我忘了从哪里听说,1935年“一二·九”青年学生爱国运动时,有一句全国皆知的警言———“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是出于王瑶先生之口,便带着很大敬意地去问他是否当真。他躺在简易帆布躺椅上微微一笑,平静地摇了摇头,连说了两次“不是,不是”,连烟斗都没有从嘴里抽出。(见天津人民出版社《王瑶先生纪念集》1990年版)

笔者20世纪50年代负笈燕园之时,听人说这句名言出自黄诚之口。黄诚于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1935年参加组织“一二·九”运动,他曾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北平学联主席,有《晨曦》一诗传世,诗中写道:“莫谓途难时日远,鸡鸣林角现晨曦”。黄诚于1941年牺牲于上饶集中营。名言出自他之口,也是可信的。

也听有人说,这名句是蒋南翔或黄华、黄敬所作。不过,熟悉他们的人会说,黄华(王汝梅)是燕京大学的,黄敬(俞启威)是北大的,虽然他们都是“一二·九”运动的领导人,但他们怎么会为清华写宣言呢?

因而这名言的版权究竟属于谁,一直是个悬案。

直到近两年,这才有了确切的答案:此名言出自《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此宣言于1935年12月9日发出,刊载于12月10日出版的《怒吼吧》第一期。宣言的作者是蒋南翔。

199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清华大学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编的《蒋南翔文集》,文集上卷第三篇便是《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

郑天翔在《蒋南翔文集》序中就说得更为明确:

开卷第三篇是“一二·九”运动的宣言。这是一篇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献。南翔同志当时是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是“一二·九”运动的发动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受上级党组织的委托起草了这个宣言,在1935年12月9日,以《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的名义广为散发,“宣言”悲愤地指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作为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和运动领导者,蒋南翔在起草宣言时,当然有可能会吸取别人的一些意见,甚至也会采用别人的一些语言,但他是宣言的执笔者,这名言版权自然应归他所有。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