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苹果早熟

2001-08-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时下比着推出少年作家,你那里推出一个十八岁的韩寒,我这里就有十二岁的蒋方舟“闪亮登场”,东边刚出了个八岁少年高靖康出版了《奇奇编西游记》,让大家吃了一惊,西边的六岁娃娃窦蔻又写出《小窦蔻流浪记》,让众人吓了一跳,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不久的将来,四岁儿童当作家,两岁的娃娃出书,怕也不会是稀罕事。

当年亩产量“放卫星”,是好大喜功思想导致的弄虚作假,而今少年作家的低龄化比赛,则是因为“早熟的苹果好卖”(蒋方舟语),对这句话我无疑义,但还应再补充一句:早熟的苹果不甜。

早熟的瓜果味道不佳,早熟作家的作品怎么样呢?我借了两本翻翻,不能说味同嚼蜡,但确实看不下去,还不只是“幼稚”两字能概括。我怕是自己成人的眼光看走了眼,又问几个看过这种“早熟的苹果”的中学生,他们也满是一脸的鄙视:不怎么样,我也能写。既然“不怎么样”,为什么这作家越来越早熟,年龄越来越小?说来原因也很简单,“早熟的苹果”虽不好吃,但好卖,因为总有人抱着猎奇心理想“先尝为快”,再加上记者的恶意炒作,出版社的精心包装,家长的拔苗助长,孩子们被扭曲催熟的功利心,就这样结出了一个个看似鲜艳其实食之无味的“早熟的苹果”。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这确实是经验之谈,毕竟“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但我以为,这个早要有个“度”,不要早到六七岁的娃娃都去当作家,早熟必然早衰,江郎才尽,伤仲永的故事便是例证,“融四岁,能让梨”,可要当作家就未必行了。而且,少年作家偶尔出个把,倒也可给文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可照时下这种态势,一出就是一批,年龄也越来越小,捧得还越来越高,却未必是文坛福音。须知,“早熟的苹果”固然好卖,可要到处都是,供过于求,怕也只能降价处理,乃至烂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