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腐败不新鲜

2001-08-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黄世永 我有话说
学术腐败,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并不陌生。不是因为方舟子揭露了“基因皇后”、“核酸营养”以及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抄袭论文等事件,才第一次发现学术腐败的。其实,早在多年以前,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腐败现象,而且已经正常化和“合理化”了。比如,许多官员几乎不从事学术研究,甚至很少做技术业务,主要在从事行政领导工作以及官场活动,但是差不多他们都轻而易举地评上了高级职称。你现在很容易发现很多局长、处长是教授、研究员或者是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明眼人一看便知此高级职称是不合格的,是靠权力获得的,实际就是骗来的——据《新语丝》网站最近披露,甚至有人利用职权篡取别人学术成果去申报院士。

可以说,权力带来的腐败污染了学术界。许多公开的学术腐败案例,实际上都是有官员在支持、庇护。那些官员可以利用职权发表假论文(实际是工作总结、讲话材料)、盗用别人的成果评上了高级职称,而真正有学问、有成果、有资格的知识分子却评不上高级职称。必然就会感染许多搞学术的人不认认真真地做学问了,逐渐地想到投机取巧,想到巴结官员,想到当官夺权,以至于想到弄虚作假。有权有势的人篡取成果,获得职称,如同江洋大盗明目张胆,强取豪夺,与此相比,一般人的弄虚作假,抄袭挪用,不过是小偷小摸。我们惩治不了江洋大盗,但是也绝不能容忍小偷小摸。既然我们的身体开始溃疡,那就要赶紧医治,怎么能讳疾忌医?方舟子对学术腐败的揭露,居然引来某些人的恶毒攻击,引来某些人的冷嘲热讽,这就更加证明某一些人的无可救药,的确需要割去这些溃疡的部分了。

学术就是探求真理,探求真理本来应该是每个学者的崇高职责,诚实也应该是治学的最基本的态度,学者也因之而受到公众的敬仰。腐败已经渗透到本应该是抵抗力最强的最为神圣纯洁那一部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腐败(包括伪造学术成果和伪造学术履历)是最不能容忍的腐败。诚然,学术腐败在每一个社会,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无法避免,但是像在当今的中国这样猖獗,却是罕见的。这归咎于学术腐败的揭露——惩戒机制的失灵以及中国目前学术机制的权力污染。据《新语丝》网站透露,那个多次抄袭论文的教授没有受到任何查处,还是教授,还是博士生导师,而核酸营养品还在权力和金钱的支持下卷土重来,欲创造奇迹。

我是做媒体的,我不得不思考媒体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有些学术腐败不能说和媒体完全没有关系。有些媒体的浮躁和幼稚以及见钱眼开,可以说是助长了学术的腐败。如果说,记者编辑不一定懂得专业科学知识,那就更应该慎重处理,找专家咨询,找权威部门咨询,现在网络、通信这么发达,只要认真负责,有正直良心,如同方舟子那样,很容易查清楚科技新闻的真实性。退一步说,错误是难免的,即使错误地刊登了,也应该老老实实认错,改正。但是,我们的媒体很少承认错误,像那个“基因皇后”事件,许多媒体都报道了,但到最后没有一家改正的,没有一个记者勇于来作一个澄清报道。方舟子说当时他把揭露“基因皇后”的公开信挨个寄给这些媒体,但他们都不登。他们害怕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其实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打自己的耳光,可能比敢于刊登“水变油”这样的文章更有刺激性,更会吸引读者。何况,这不是什么自己打自己的耳光,这就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人,以科学的精神武装人。

方舟子说,没有网络,就没有他的学术打假成果,真的该感谢网络。他的那些揭露文章,报纸肯定是不愿意刊登也的确没有刊登,没有网络,没有《新语丝》,我们就看不到他的揭露文章。也该感谢地处天涯的海南出版社,把方舟子的打假成果结集出版,说明我们的出版物还没有失去最后的良心,这是唯一令我们欣慰的。

《溃疡:直面中国学术腐败》,方舟子著,海南出版社2001年6月,定价:21.8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