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是是非非与真假难辨

2001-09-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舒晋瑜 我有话说
编者按: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直是校园里不老的歌谣。像平静的大海总要来几回涨潮才更加壮观一样,平淡的生活缺少了大赛就略显寡然无味。从区域性的扩大到文体的细分,以及由平面媒体扩展到网络媒体,作文大赛一直在变化中完善成熟;赛前的兴奋与紧张,赛后的焦急与期待,同时伴随着众多的议论与是非,牵动了赛场内外许多关注的目光,本期话题就是目光的聚焦所在。

由青年文学杂志社、中华读书报社、湖北教育出版社和新浪网联合举办“首届中学生性情作文(网络)大赛”于9月1日——10月10日在全国展开,这是我国首次由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共同举办的全国性作文比赛。与以往作文不同,“性情作文”不仅是写给家长、老师和社会的,更是写给同龄人自己的;“性情作文”要写出的是中学生自己的个性,中学生自己的真情。这是在语文课文和命题作文之外,中学生自身所拥有的一片充满希望和想象的文学绿洲。

从藏拙露乖到  真性情的流露

中学生作文的发展与中学作文教学密切相关。湖北省重点武汉市第六中学特级教师胡明道认为,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既不可能冒出高分,也不可能落入“深渊”,所以很多老师不愿意把时间投入在作文上;中学作文尤其高中作文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约束,学生不是为自己写,而是为陌生的、不可知的评卷人写,每次高考作文的批阅都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不同阅卷点的老师素质也有高低,怎么样让自己作文满足对方,存在不可知的空间,学生没有把握,老师也不敢放手让学生充分敞开心扉。不光作文思想、结构,甚至语言表达都不敢标新立异,学生把自己在受教育过程中所接受的概念化教育融入到作文过程,有一段时期出现了藏拙露乖的作文,学生在写作时没有真情实感,也无须为自己的文章负责任。

作文大赛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小规模、地域性的作文大赛兴起较早,改革开放以后,有影响、全国性的作文大赛也多起来,这些大赛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走向完善。主办者的初衷无疑是好的,希望通过另一种渠道让学生真实地张扬个性、抒发感情,促进中学的作文教学改革。比如80年代初就开始举办的“楚才作文大赛”,从最初的现场命题、现场完成、最后评出奖项,发展到公开在报上征题,分不同年级、不同文体,并由区域性大赛发展到湖北省及周边省,现在已扩展到海外。近几年影响比较大的有“新概念作文大赛”等,这些大赛都是依靠媒体,优势在于广泛性、群众性、实践性。

今年9月份刚刚发起的首届“中学生性情作文(网络)大赛”以“张扬个性,抒写真情”为宗旨,提出了“使中学生写作真正成为表达内心、展示成长、舒张性灵的益智活动”的主张。这是首次从中学生作为作文主体的意义上提出的作文理念。主办方由平面媒体扩展到网络媒体,体现了时代的前瞻性,对传统的文稿式作文大赛形成一种冲击,网络作文大赛投稿方式多样化,更便捷、更广泛,也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

各类作文大赛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出版。从发行51.4万册的《全国首届“新概念作文大奖赛”获奖作品》开始,这类图书一炮打响,第三届“作文”发行35万册。《顶新杯全国中小学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发行3万册。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的《全国重点院校免试入学新生作文选》收录了来自北大、清华、复旦等重点高校的17名免试入学学生的优秀作文100余篇。这些作者均获得过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并成为“一篇作文升大学”的保送生。该书在今年初的图书订货会前就被各家看好,出版两个月就发行6万册。《全国首届“新概念作文大奖赛”获奖作品》责编刘英武说,这些作品突出表现了中学生个性和才能,且有时代朝气和精神面貌,既有想象力,又有艺术修养,对现在的高中生以及青年人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此外,还有“另类作文丛书”。这些作品大多是新思维、新感觉、新写法,使中小学生拓展视野、改变传统作文观念,大多也已订数过万。据悉,首届“中学生性情作文(网络)大赛”结束后,也会由湖北教育出版社结集出版。

作文大赛 一石激起千层浪

陈清华在本报8月1日发表文章,指出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文《开会》是抄袭之作。他说,传媒发达,写手众多,是好事,但也造成了一些急功近利、好逸恶劳之徒投机取巧,剽窃事件频频发生。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实有关作文大赛的是是非非,似乎一直就与大赛同时存在。不能完全否认有好文章被埋没的可能,也不能完全排除抄袭之作及评选者的主观好恶等相关因素。那么学生如何看待作文大赛呢?是否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合肥一中高一学生潘萌常给一些报刊杂志投稿,同时也常在“榕树下”网站发表文章。一听说有“中学生性情作文(网络)大赛”,她立刻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样子。她说,这类作文比赛活动在同学们中间还是很有市场的。以前的作文比赛是默守陈规,“新概念”一提出,大家就比较响应,谁都可以去试试。相对于平时的作文考试,作文大赛更能发挥自己的水平。她说:“应试作文本来已确定了框架,如果再给自己加一个框子,学生写作时会特别小心,放不开,也不会写出好文章;而作文竞赛没有任何框架,文章也会更出彩。”她认为应该多一些权威的作文大赛,不必太多太泛,那么作文也会每年出新出彩。在谈到学生们参加这类大赛的心理时,潘萌说:“有些同学文笔好,想一展奇才,就特别希望有这样的比赛;有些平时很文静的学生,认为这种方式是一种诉说;还有的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我不是特别为竞赛而写,只要有新意就写,能否获奖并不重要。”

《青年文学》杂志社主编李师东则认为,一个优秀的作者,他的才情是掩抑不住的,是任何抄袭所不能达到的。首届“中学生性情作文(网络)大赛”的评委的组成有三方面:作家、评论家和活跃在教育战线的专家,这样就保证了创作、评论、教学的全面联合,对参赛作品进行多方位的把关会避免其它大赛的漏洞或失误。

北京文汇中学教师、教育评论家王丽指出,作文大赛对学生来说是件好事,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特长,对现行的语文教育同样是一种补充。但是,她对于大赛几乎完全是随心所欲的发挥提出了疑问。她认为,如果什么限制都没有,对学生来说就像是掉入无边的大海不知何处是岸,可能会有无从着手的感觉。老师也可能不知如何辅导学生参加比赛。尤其是初中生的写作能力相比高中生来说更不成熟。所以,王丽耽心太泛的写作要求反而会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果多少有一点限制,或者有一点提示,可能更容易使学生打开思路,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而且也便于评委比较和评判。

反过来讲,这种比较超前与创新的作文大赛是否可以起到引导作文教学的作用呢?王丽说,如果参与的学生比较积极,可能会引起的关注也多,对现行的教学模式影响也比较大;但如果响应的人寥寥无几,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一方面,作文大赛不断推陈出新,鼓励学生创新;另一方面,教学改革相比似乎滞后一步。面临高考作文大改革,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前途产生了忧虑。本报近日就收到一封家长来信(原文单独刊登)。对此,胡明道解释说,作文教学有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