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越俎代尴尬

2001-09-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读7月25日《中华读书报》李伟的《叶圣陶的无奈与尴尬》短文,不由得想起十年前我在《新文学史料》上读到《叶圣陶日记》后凑成的几句诗来:

醉卧朱栏弦歌声,衰草饿殍亦升平。 些大汝曹叶侍郎,全羊美酒是官情。

三年困难时期,叶圣陶有一次内蒙之行。《日记》中有一部分记的就是这内蒙行次的一些事情。说句实在话,读了叶氏的日记后,叶的作品从此后我再也不想读了。整个三年困难时期,全国非正常死亡三千多万。我的家乡毗邻内蒙,那里的农牧民饿得连树皮都剥光吃了。叶老一行在内蒙看到了“草原建设的巨大成就”还不算,而且肉山酒海贯穿行程。日记中不少篇幅是记当地政要接待的,什么吃烤全羊,红烧黄羊肉,今晚又喝了酒若干(从日记中我才知道叶老的善饮与好饮)。

“青少年时代境遇坎坷,深知下层人民的悲酸和不幸,一向同情弱者。后来成为作家,提出‘为人生而艺术’的创作主张”的叶老在酒席上的“人生”和那些饿得眼睛发蓝的牧民的“人生”的对比是何等残酷的“艺术”。

李文说:“我虽始终未亲承叶老謦亥欠,但从叶老友人及见过叶老的人的一些文章里,知道叶先生是一谦谦君子,恂恂长者,对人极富同情心……”那是“友人”眼里的叶老,他帮助过河南那位高中二的18岁青年韦芜,是他作为作家时的佳话。至于“山西有个山村的民办小学教师,贫病交迫,在求告无门后,向当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叶圣陶先生写了封求助信,”被叶老踢了几记漂亮的足球的事情,发生在1974年,此时的叶老不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作家而是政府一名高官了。不知叶老政绩如何,但从对一个民办小学教师疾苦的漠视这件事来看,我认为“官品”不怎么样。一个政府官员在领袖都三年不吃肉的时候,每天大啖全羊和野味,酒足饭饱摸着油津津的嘴巴还写进日记,对“红太阳”也有点阳奉阴违之嫌。况且就在民办小学教师求助之前,“老人家”就有过“寄上三百元,聊补无米之炊”的举动,叶老若是不肯假手权力(这其实是他份内的事)为那位民办教师解决困难的话,从自己稿费拿出一些来贴补一下那位民办教师,不又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段佳话么?也许他的人生不需要这么一笔了,也许一个中央的副部长俯视一个民办教师太不入眼,叶老如同时下的一些对百姓毫无同情心的官员一样,将那民办教师的求助信转来转去,竟如是者三。作者猜道:

“1949年前,人心叵测,人与人间心防重重,叶圣老对素未谋面的青年,能伸出援助之手。1974年他身居教育部副部长高位,又是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何以如此冷待一个贫病交迫的民办小学教师,前后判若两人呢。我在苦苦思索后才有答案。原来文革期间,人心乖离,好心未必有好报,老人难免有戒心。再说他虽身居高位,但并无实权,他的话并无九鼎之重,试看他两次把那位教师的求助信交他属下的机构处理都无结果。叶圣老处于无奈尴尬之境,记此一事俾使世人知道世事的复杂,应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我想接着写两句:记此一事确俾知世人之简单,官员与百姓总是隔膜的,穷人做官未必对穷人会多有多少同情,作家做官也未必比常人作官多有几许人情味。作家的叶圣陶和教育部副部长的叶圣陶也应该有区别。所谓“这丫头不是那鸭头”是也。

替叶老尴尬,心宅可谓仁厚,若人家嫌你多事,就是越俎代庖了。

             (辽宁省铁岭电视台 赵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