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台湾的科普看过去

2001-09-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同为中国人,台湾出版物介绍到内地来的途径,并不那么顺畅。也许文艺书要好得多,台湾作者原创的科普著作,却很少见到。最近一个凑巧的机缘,我得到台湾科学文化传播者杨玉龄、罗时成赠予的《台湾蛇毒传奇》和《肝炎圣战》,珍惜之余,不免要将阅读的感想谈之一二,与读者分享。

先介绍作者。杨玉龄乃台湾出生的广东茂名人氏。台湾辅仁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在阳明医学院人类遗传研究室工作,曾任《牛顿》杂志科学主编、副总编辑,《天下》杂志资深文稿编辑。后成为自由撰稿人,专事科学书籍的翻译和写作。多年来,她翻译了《雁鹅与劳伦兹》(即《雁语者》)、《基因圣战》、《人类传奇》、《达尔文与小猎犬号》、《大自然的猎人》、《DNA的语言》、《伊甸园的生命长河》等十多种国外优秀科普作品(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的《雁语者》曾获“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科学家推介的20世纪科普佳作”称号,《大自然的猎人》曾获“《N ew to n—科学世界》杯科普图书奖”);还写有多部科普著作,可以说是台湾科学传播领域的一员宿将。罗时成生于苗栗,长于台北,曾留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韦恩州立大学,获生物学博士。回台后担任阳明医学院教授、微生物及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及微生物科主任。在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罗教授十分热心科学教育和科普事业。他是台湾最早的科普刊物——《科学月刊》的发行人,经常举办各类青少年科普活动;还担任过公共电视大众科学节目《为什么》主持人,在台湾公众和青少年中很有观众缘。今年暑假,罗教授和《科学月刊》主编程

树德先生等,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成功地联合举办了“海峡两岸大学生古生物夏令营”,是为两岸科普合作的一个创举。这样两位作者合作的科普著作,当然值得一看。

先看《台湾蛇毒传奇》。台湾多山,蛇毒是危害当地人的一大祸患。从“日据时代”起,台湾的科学家们就开始了对蛇毒的研究,经历了殖民、战争和贫穷的洗礼而不衰,终于在1970年代初登上国际舞台,是台湾唯一享誉国际的基础科学学科。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说:“天下文化选‘蛇毒’作为第一本台湾本土科学人文丛书的主题“非常好”,“蛇毒研究在台湾有很好的传统……其中有很多人的努力,而且也培养出很多人才,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正像本书副标题所示:蛇毒研究是“台湾科学史上辉煌的一页”;又如作者杨玉龄所说,它“兼具科学与历史双重意义”。读这本书,可使我们对台湾近代科研史有个“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了解。

全书共10章,按编年顺序写作。每章开头都用大字提示了当年的时代背景:国际形势,两岸关系,台湾的社会情况……蛇毒研究就是这样随着历史的进展而展开。读者看到,尽管战争频仍,动荡不断,但台湾的生物科学家们始终以济世救民的信念和科学传承的“人梯”精神坚持这项研究,其间发生了许多生动感人的故事。比如台湾第一位医学博士,蛇毒研究的开创人杜聪明,竟是当年参与谋杀袁世凯的爱国志士;比如在贫困的50年代末,恩师捐出的一件旧尼龙衣,竟成就了王光灿的“薄层分析法”———蛇毒研究的上的一大突破;比如杨振中为了科研不恋政治权利,几次辞去高医院长职位;又比如70年代中期,台湾和香港学者合作研究中国大陆的眼镜蛇,发现其四种心脏毒素与台湾的眼镜蛇完全一致,结论是“台湾、大陆的眼镜蛇也是一家”。由此可见,这本书不仅讲了科学的事情,也讲了人文的事情。正如书中所说:在世界科学领域,蛇毒研究是个冷门,也不够尖端;但台湾科学家在七十年研究中所表现出的科学精神,却创造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科学传奇。

再说《肝炎圣战》。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肝炎肆虐曾是台湾人民头上的一个魔咒——约90%的人曾被感染,其中又有15%到20%的人终身带原,带原者中的大部分会罹患肝硬化及肝癌,这两种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是健康的一大杀手。曾几何时,台湾人闻肝炎色变。台湾的医学科学家们从50年代开始,一直进行着艰苦卓绝的肝炎研究;80年代初,在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发起了一场对肝炎的全民性围剿——通过注射疫苗,有效地阻断母子垂直感染,使婴儿的B型肝炎带原率由10%骤然下降到不到1%,被世界卫生组织赞誉为全世界第一个成功消灭了B型肝炎疫病的地区;而且这项举措还成为人类医学史上第一个“疫苗防癌”的成功范例。这是台湾生命科学史和公共卫生史上的一件大事。本书写的就是这样一场取得了骄人战绩的生命“圣战”。 和《台湾蛇毒传奇》一样,《肝炎圣战》也是一本写人——科学家们的活动与奉献的书。从“台湾科技教父”李国鼎,到“台大肝炎团队的掌门人”宋瑞楼;从“肝病泰斗”罗光瑞,到参与“圣战”的科研群体,始终贯穿的是一种“悬壶济世”的高尚医德和棒棒相传的接力精神。如罗光瑞为了消除群众对疫苗安全性的顾虑,先在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身上接种;如宋瑞楼在“圣战”成功后,仍以80高龄继续为培养医学人才和健全医疗保健体系而工作——从中我们感受到,科学家在科研活动中体现的人格力量才是科普书的灵魂。

作者罗时成感于中国人读的科普书多为外版,曾自问:“为何自己的故事要由外国人说?”他奋笔写书,就是要“说说我们自己的科学故事”。今日一瞥对岸科普风景,我不由得想到,其实内地不正有更为丰富绚丽的科学景象在等人描画吗?(《台湾蛇毒传奇》,台湾天下远见出版公司1996年2月第一版,2000年11月第9次印行;《肝炎圣战》,台湾天下远见出版公司1999年9月第一版,2001年第3次印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