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刘墉透视李敖的官司人生

2001-10-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我陪美籍华人作家刘墉在大连、沈阳搞签售,有幸亲身领受了刘墉的魅力。所到之处,欢迎的场面,既热烈又充满了花絮。40岁的女研究员追着献花,16岁的中学生在饭店的大厅整夜守候;在大学演讲,学生挤爆门窗涌进会场,最多能容纳1500人的礼堂,最后冲进足有2500人,校方担心礼堂年久失修出危险,不得已在礼堂外的操场上接音响,寒冬腊月,冰天雪地,学生们站在寒风中听两个小时的演讲,除了笑声就是掌声。真应了那句话:冷在身上,暖在心里。《爱的变化与飞扬》、《创造超越的人生》讲了一场又一场,学生们听了一遍又一遍,不够。演讲之后的签名售书,场面更是难以控制,由于人多时间有限,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愿望。就有聪明漂亮的女生,眼珠一转,计上心来,走我这个“保镖”的后门,我亦乐得做这个顺水人情,成全她们的“美人计”。

聪明写在脸上,智慧在眼里流淌的刘墉,不仅演讲专业,书写得好,故事也讲得精彩。一路行来,边品尝他从美国带来的牛肉干,边听他讲人生、爱情、家庭、事业,既精到又充满思辨色彩。

刘墉讲了一个在台湾盛传的关于李敖的故事。

台北一家饶有影响和实力的报社,一天收到一封来稿,是骂李敖的。从作品到做人,将李敖掰开来,揉碎了,剖析得体无完肤,既到位、过瘾又舒坦、别致。李敖是何许人也,满腹经纶,傲骨铮铮。几次坐牢的李敖,深谙台湾的法律,善于斗争又讲究策略,总是胜多负少。甲乙双方因名誉权产生纠纷,被侵权的甲方最后亮出的底牌是如果乙方不接受和解的条件,那么就请李敖做律师,诉诸法律,你可想好了,到时,你可能赔得更多。虽然听起来有点狼来了的感觉,但可见李敖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和地位之大之高,这都是因为他善于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与尊严。

李敖二字就是新闻,又何况这篇文章把李敖剖析如此透彻,尽管作者没有署名,但新闻的价值和争取目标读者群的诱惑,这家报社最终决定刊出这篇文章。

文章刊出后,反响果然强烈,报纸的销量一日剧增。麻烦也随之来了。李敖不干了:这是谁呀把我骂得狗血喷头,根本就与事实不符吗,分明是侵犯了我的名誉权,责成你们报社查找作者,我要与他对簿公堂,挽回我的影响。不然就追究你们报社的责任。

上哪儿找作者去,根本就是一个无头的案子,最终以报社赔偿李敖几位数的损失结案。案子了结后,有好事者总觉得这事蹊跷。遂找来报纸研究那篇文章,初读令人无奋,再读觉得风格有点面熟,找来某人的文章一对照一揣摩,咳,原来如此!在这个世界上谁最了解你自己,不是我,也不是他,只有你自己。不是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