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诊断标准化需要 “现代临床医学诊断标准丛书”

2001-10-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 为提高我国的临床医学的诊断水平,促进我国的疾病诊断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出版社最近推出了“现代临床医学诊断标准丛书”。“现代临床医学诊断标准丛书”总主编贝政平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陈炜明社长在首发式上将其内容、编写过程做了介绍,并提出了制定、修订我国医学病病诊断标准的几点建议,受到与会同仁的好评。现代临床医学的主要任务,是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而正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依据。多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尽管十分重视疾病的诊断,而至今却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临床医学诊断标准的专著。应该说该丛书的出版于我国疾病诊断的标准化、规范化具有里程碑意义。诚如医学界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教授的评价:“这是近代第一套全面而又系统介绍世界各学术组织、各国疾病诊断标准、分型(类)的专著。”“对我国疾病诊断标准化、规范化起到推进作用,对我国的临床的诊断水平起到提高作用,对我国的医学成就和医学走向世界产生深远的良好作用,”“不仅可供各级医院各科医务人员的临床应用,也可供科研人员参考和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大学生的学习。”该丛书前身是《3200个内科疾病标准》,从1988年初版(原名《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到1998年已是第4次修订,受到医学业内广泛好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及医学专家江绍基院士均曾为本书题词或作序,多年实践证明了医学专家的赞美之词并非空穴来风,该书自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医学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每个版本都创造了良好的销售业绩。《现代临床医学诊断标准丛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担任总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教授作序,医学权威人士裘法祖、翁心植、陈灏珠、于润江、刘昕曜、东载芳、张之南等教授担任顾问。该丛书由中年医学专家贝政平任总主编,刘桂蕊、陈炜明任副主编,全国百余名医学专家历时四载共同编写而成。“现代临床医学诊断标准丛书”纵观百年来世界各国医学诊断标准、分型(类)之精华,横连当代中西医临床各科疾病诊断标准,分型(类)之大全。全书共六个分册(含内科、外科、妇科、口腔皮肤科、眼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断标准),约700万字,分12,000余个诊断标准,其中国外的诊断标准、分型(类)占了半数以上,几乎包罗了世界各卫生组织、国际各专题会议及世界性、实用性,是各级医院各科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学生及科研人员必备的一套良书,是临床疾病诊断标准化、规范化必需的专著。本报讯为提高我国的临床医学的诊断水平,促进我国的疾病诊断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出版社最近推出了“现代临床医学诊断标准丛书”。“现代临床医学诊断标准丛书”总主编贝政平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陈炜明社长在首发式上将其内容、编写过程做了介绍,并提出了制定、修订我国医学病病诊断标准的几点建议,受到与会同仁的好评。现代临床医学的主要任务,是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而正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依据。多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尽管十分重视疾病的诊断,而至今却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临床医学诊断标准的专著。应该说该丛书的出版于我国疾病诊断的标准化、规范化具有里程碑意义。诚如医学界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教授的评价:“这是近代第一套全面而又系统介绍世界各学术组织、各国疾病诊断标准、分型(类)的专著。”“对我国疾病诊断标准化、规范化起到推进作用,对我国的临床的诊断水平起到提高作用,对我国的医学成就和医学走向世界产生深远的良好作用,”“不仅可供各级医院各科医务人员的临床应用,也可供科研人员参考和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大学生的学习。”该丛书前身是《3200个内科疾病标准》,从1988年初版(原名《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到1998年已是第4次修订,受到医学业内广泛好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及医学专家江绍基院士均曾为本书题词或作序,多年实践证明了医学专家的赞美之词并非空穴来风,该书自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医学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每个版本都创造了良好的销售业绩。《现代临床医学诊断标准丛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担任总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教授作序,医学权威人士裘法祖、翁心植、陈灏珠、于润江、刘昕曜、东载芳、张之南等教授担任顾问。该丛书由中年医学专家贝政平任总主编,刘桂蕊、陈炜明任副主编,全国百余名医学专家历时四载共同编写而成。“现代临床医学诊断标准丛书”纵观百年来世界各国医学诊断标准、分型(类)之精华,横连当代中西医临床各科疾病诊断标准,分型(类)之大全。全书共六个分册(含内科、外科、妇科、口腔皮肤科、眼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断标准),约700万字,分12,000余个诊断标准,其中国外的诊断标准、分型(类)占了半数以上,几乎包罗了世界各卫生组织、国际各专题会议及世界性、实用性,是各级医院各科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学生及科研人员必备的一套良书,是临床疾病诊断标准化、规范化必需的专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