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出色的“导游”奇妙的“旅程”

2001-10-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李学斌 我有话说
这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儿童文学理论图书。这份新鲜感首先源于它的“谈话录”的形式。(以“谈话录”构成一本图书的内容在图书出版史上并不新鲜,但是,在中国儿童文学现有的图书样本中,它却是绝无仅有的。)以往,在普通读者的印象中,理论图书总是令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理论抽象而理性的话语系统造成的阅读距离感,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的许多理论著作缺乏直面现实的勇气,隔靴搔痒、顾左右而言他,从而导致读者不信任的结果。

《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则很好地避免了这种情况。比起理性内敛、一本正经的书面论文,这样一本“即兴谈话录”无疑具有着更多汹涌奔突的激情和奇思妙想的灵感。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5位著名作家、学者情之所至的思想交锋、言语争辩在每一个灵感闪现的瞬间,都会让我们深深震撼和感染——为他们眼界的高远与胸襟的博大,为他们对儿童文学事业的虔诚和执著。这也是一次奇妙的儿童文学精神之旅,5个出色的导游激情洋溢的解说、阐释,让我们充分领略了儿童文学的种种奇妙。整个阅读中,12个精心组织的话题如同漂游在水面上的一个个风景各异的岛屿,每一次驶向它的过程都是一次神与物游的精神沐浴。谈创作,他们致力于对“幽默”、“想象力”、“诗意”、“故事性”等儿童文学经典品质的张扬;谈文体,他们在对“童话”、“图画书”、“儿童小说”、“成长文学”、“幻想小说”、“儿童文学评论”等文体现状进行梳理的同时,更是把触角延伸到过去和未来。众所周知,他们都是“八十年代儿童文学艺术化运动”的倡导者和旗手。但是,面对当代儿童文学的种种缺失,“5人谈”却没有粉饰,更没有回避,而是在深刻反省、自我剖析的基础上,把批判的矛头首先指向自身。在笔者有限的阅读

视野里,像“5人谈”这样,以客观、真诚的姿态比较系统地反思中国儿童文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轨迹,这在儿童文学界还是第一次。相信这样的梳理和澄清对未来儿童文学的艺术进程必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从内容上看,《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也是令人信服的。这种信服不仅仅在于谈话者都是国内儿童文学领域声名显赫的作家和理论家,而是他们言语中透露出来的对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的明锐判断和精到分析,还有自始至终弥漫在他们身上的对儿童文学的虔诚与投入。“5人谈”范围甚广,12个话题涉及了儿童文学创作、编辑、出版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话题之广泛和集中,信息之密集和更迭都决定了这决非一次书斋议论,而是一次富有应用性和现实参照价值的儿童文学“参政议政”。

比如面对国内“图画书”远远滞后于世界儿童图书出版大趋势的状况,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梅子涵呼吁:“出版社应该多引进一些国外的出版物,学者们多做一些艺术的探讨,作家、画家、编辑多一些潜心的素质,批评家们多一些有力的推荐……图画书就蓬蓬勃勃了。”而对当前即将加入W TO之后儿童图书出版可能面临的严峻挑战,东北师大教授、儿童文学评论家朱自强认为有远见的出版社应该采取“拿来主义”策略,未雨绸缪,将有作为的编辑选派出去,到国外去学习、进修,将国外先进的出版理念和操作规程、运营方式吸收进来,为我所用,而不是被动地等着入世之后去适应。少年文学在当今的市场萎缩一度让写作和出版都忧心忡忡,对此,北大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则从文学审美的高度提出,“如何让文学感动我们,感动今天的孩子”依然是今天儿童文学所要直面的话题,他认为“故事性”是实现这一功能的核心所在。只有那些“优美的、精致的、智慧的故事”,才能够流传后世,才能够“让读着这些故事长大的孩子成为有血有肉的人”。

目前的童话创作,尤其是低幼童话的创作一直是“中国儿童文学胸口永远的痛”,这种不景气的创作现状曾让许多人痛心疾首,对此,曾留学日本的幻想文学作家、学者彭懿以日本当代童话作家普遍涉及理论创作的事实和国内优秀童话作家汤素兰为例,认为对一个童话作家来说,理论上的积淀和思考是创作得以不断攀升的艺术驱动力。

而作为推动80年代少年小说艺术繁荣的重要批评家,来自浙江师范大学年轻的教授方卫平在反思那场“儿童文学艺术化运动”给今天的儿童小说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的时候,则一针见血地指出,是当时的“艺术的参照物出了问题”……这样目光犀利,坦诚、智慧的观点在“5人谈”中俯拾皆是。他们评述现状,反思过去,构划未来,指点中国儿童文学的江山,话语间洋溢着高远的学术眼光和对中国儿童文学的拳拳真情。这是一次精神的聚会,也是一次集体的创造,奉献给读者的则是一道滋养丰富的儿童文学理论大餐。

可以肯定的是,在新世纪刚刚开始的今天,这样一部理论作品的出版,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这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谈话集,它的价值也不止是继往开来的总结,或高屋建瓴的眺望。“5人谈”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在笔者看来,12个议题一定意义上正如同12把锋锐的刀子,抽茧剥丝一般剖开了中国儿童文学的躯干。这样集思广益的“专家会诊”式的分析、评述对包括写作、编辑、出版在内的整个儿童文学生产流程都是一种提醒和参照。

当然,在当今这样一个世俗而功利的时代,这本理论图书的出版也体现了编辑和出版社为中国儿童文学扎扎实实铺垫路基的那种无私情怀,这样的追求和投入在今天显得那么弥足珍贵,令人感佩不已。相信他们的努力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