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世代,另一种哺乳类?

2001-10-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肖练 我有话说
王蕤,七十年代出生,长于北京,后赴美留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6年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14岁在《北京青年报》发表处女小说,17岁出版作品集《寻找的欢歌》。写过《从北京到加州》、《哈佛情人》等5部中文书。是和美国兰登书屋、英国麦克米兰公司和德国贝塔斯曼签约的年轻一代国际型作家,被美国《洛杉矶时报》誉为“惊人的文坛新声音”。作品被译为多国文字。四处游历,经历多样。她现居香港、北京和旧金山湾区。

一切都是光鲜的、优雅的、堂而皇之的;从欧美名校毕业回国,在知名外企工作,出入名流们的PARTY、另类酒吧、时髦前卫的餐厅,不时更换男友,经常飙车,蹦迪,听前卫的音乐,每周做一次面部护理……这是作为这些活动主体的年轻女性的光鲜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是令同龄普通女孩子羡慕的日常生活。

传统的价值观总是说,学成归来,应该是回来报效祖国,寻求意义和归属。可是,令主人公妞妞有些惭愧的是,她回国却是为了逃开令她失恋的伤心地———美国,在那里,她绝望地爱上了并不爱自己的眼科医生肯,度过了不少不顾尊严的日子,受到了许多伤害。这无疑拉近了她与普通读者的距离。

回国疗伤的妞妞被英国T报录用,驻京记者的工作性质决定她接触的社会面较广,而时代已变得有些无法言说,已经完全不同于妞妞17岁出国留学前的那个时代。在作者的眼里,这个时代“多变、浮躁、实用、欲望奔流、厚脸皮、堕落、同时充满光荣与梦想。”

故事由此展开,妞妞和她的童年好友璐璐、贝贝以及她的T报前任CC一起,厮混在北京的“上流社会”圈子里。她们似乎很能代表一代受过高等教育的城市女性的心态。她们迷恋英国演员Je rem y Iro n s所饰演的神经质的、又疯狂又阴郁的角色,仿佛若不这样疯狂地经历爱情,青春就如同白过一样。而她们的爱情生活都不算顺利———璐璐爱上了有妇之夫艺术家西穆,受尽伤害;贝贝的丈夫背叛了她,她也变得玩世不恭,不再相信感情;CC的男友爱上了他的家庭教师,CC爱上了自己公关公司的老板兰,却发现兰是个非常复杂多面的人……四个女性都对爱忘情投入过,可是蓦然回首,那段伤痛的际遇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爱情,他们的失落感产生了,反思失落感产生的原因,因为他们身受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熏陶,可是,“反文化震荡”令他们难以在中国或美国找到归属,CC是个香港豪门出身的女孩子,从小就受西方教育的她在剑桥读大学时爱上了英国穷小子尼克,并把他带到北京发展。可是,生性害羞的尼克大受中国女性的欢迎。他反过来认为CC不够中国化,然后把CC甩了。CC于是痛苦失落,她以前曾经因为自己不够西化而烦恼,现在却因为自己不够中国化而被抛弃。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颇富深意。

作者眼中这个层面的年轻人是孤独的,尽管他们不停地参与时尚活动,他们做网络,制造潮流,不讳言自身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他们的硬件生活条件颇为优越,生活理念也不乏“与国际接轨”的开放,但是,全书流露出来的情绪是忧虑的,一种对自身归属的忧虑,一种对难以找到真爱的忧虑,一种对当下的轻浮世界何去何从的忧虑。

美国的《世界日报》这样评价王蕤的这部小说:“王蕤同时接受中西方教育的洗礼,她用一双犀利的眼睛,观察属于她这一代青年人的心态与生活追求,是以代表新中国的雅痞文化……”。《星岛日报》认为,“《俗不可耐》以海外归国人员的眼光来看21世纪急进功利的年轻一代……很损人的。”

借用《纽约时报书评》对《阿甘正传》的评论:“如果好看代表一切,……这本轻讽刺小说可以给读者很多乐趣。”不错《俗不可耐》比较好读,如对海外投机分子出丑的描述和对想来中国显示美国人优越性,趁机占中国女孩便宜的詹姆斯的描写,等等,不时令人发笑,读起来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但是,很明显,作者力图想让我们读到她文字里的浮华背后的东西。甚至,她似乎害怕读者被她描写的“轻浮世界”迷惑,而把该书起名为《俗不可耐》。被为这本书写序的作家严歌苓称为“另一种哺乳类”的妞妞们,她们的追求虽然跟她们的前辈不一样,但他们是浮华生活的主角,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比前辈更执着,更人性。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