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寻觅未知的第五种场

2001-10-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钱兆华 我有话说
“共流逝,同呼吸,万物皆交感”,这是古希腊大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名言,它表明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古希腊的大哲学家留基伯曾提出了因果原则——“没有什么事情无缘无故而发生,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有原因和必然性”,它表明世界上出现的一切现象都有一定的原因。人们对希波克拉底的名言和留基伯的因果原则也许并不太熟悉,但是人们一直在孜孜不倦、百折不回地寻找世界上不同现象之间的统一性和各种现象产主的原因,事实上,这种努力正是推动科学进步的不竭动力。

不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统一性与它们背后的原因本身也是紧密相关的;后者是前者的基础。或者说,世界上不同现象之间之所以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统一性,正是由于它们之间有着相同的原因。例如,表面上看上去毫不相干的苹果落地现象和地球围绕太阳转的现象之所以联系得非常紧密,是因为它们都是由共同的原因引起的——万有引力;同样,由于宇宙中存在着“场”,因此人们把电现象,磁现象和光现象看作是统一的。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相互关联,并且有共同的原因。如果说,这种认识在以前仅仅是哲学所热衷探讨的“思辨”问题,那么在科学已高度发达的今天,它已逐渐成为科学所要探讨的“实证”问题。

试图从科学层次上把世界上的物质现象、生命现象和意识现象相互关联起来,从而最终把它们统摄的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内的第一部力作也许就要算《微漪之塘》了。该书的作者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欧文·拉兹洛。他是罗马俱乐部的骨干成员,是世界广义进化论研究会的创始人,并一直担任该会会长,他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顾问。1996年他又发起成立了布达佩斯俱乐部,并任主席。《微漪之塘》初版于1996年,其中译本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1年4月出版。

全书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已经确立的图景;第二部分,模糊的形像;第三部分,探寻新的理解;第四部分,正在显现的图景;第五部分,二个附录。在书中拉兹洛首先回顾了人类对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进化、生命和意识现象的产生进行探索的历史过程及所取得的科学成就。接着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人类在这几方面尽管取得了一些科学成就,并且因此完全改变了人们关于物质、宇宙、生命和意识现象的传统观念,但是人们并没有真正搞清楚物质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没有真正搞清楚宇宙是如何进化的,更没有真正搞清楚生命是从何而来的和意识是如何产生的这些基本问题。他列举了物质、宇宙、生命和意识领域内人们所发现的,至今无法在科学层次上得到很好解释的种种不可思义的“怪现象”或“谜”:在物理学领域,尽管量子力学在数学计算方面取得了不容置疑的成功,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如何理解“薛定愕猫佯谬”,“粒子的非局域性悖论”等现象仍感到莫名其妙;在宇宙学领域,尽管大爆炸学说近乎完美地解释了宇宙的背景辐射温度、氦丰度和星系光谱的红移现象,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宇宙某些星系为什么比宇宙本身的年龄还大得多,对宇宙中物质的质量和分布以及四种宇宙力的值为什么如此精确地

相互协调,以致于恰好能使生命在宇宙中出现,仍无法作出满意的解答;在生物学领域,尽管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基因理论已经属于科普常识,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像非常简单的单细胞有机体为什么竟然能在短短的三十亿年时间里进化到如此复杂的人,蝾螈之类的有机体为什么具有再生肢体的能力等感到无法理解;在意识领域,人类无法解开的谜也许更多,诸如终生记忆之谜,人际间通讯之谜,自发的文化联系之谜仍深深地困扰着科学界。

当然,对科学领域内的这些“反常”现象已有不少科学家进行了研究,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如谢尔克等人提出了所谓的“超弦理论”;普里高津创立了著名的耗散结构论,并因此获得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玻姆提出了“隐含序”假设;谢尔德雷克提出了所谓的形态发生场理论。但拉兹洛认为,这些理论本身仍存在着许多漏洞,更谈不上对问题的真正解决了。例如,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无法说明系统在进化过程中为什么在统计学意义上趋向于有序和复杂性,因为如果系统在进化过程中对“分叉”的选择受随机性支配,那么我们周围的世界就应当是一盘散沙,而不是物理学和化学所显示的那种惊人的秩序,更不用说在生物学和生态学中所发现的那种接近神奇的协调一致的系统了;而玻姆的“隐含序”假设乍一看似乎能把物理学的世界图景同其他自然科学学科所提供的图景统一起来,但在本质上是不可检验的,它能够解释一切,却不能作出任何预言,因此它没有资格进入科学的殿堂。

正由于拉兹洛对物理学、宇宙学、生物学和人类意识领域内在近几十年来所出现的修修补补的理论感到十分不满意,因此他雄心勃勃地试图在科学界进行一次“范式转换”。他的基本思想是:我们人类通过五种感官所感知到的世界上的各种现象尽管表面上似乎不相干,但实际上这些现象在深层原因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统一的。打个比方,宇宙就像一个巨大的池塘,我们感知到的那部分世界只不过是浮在水面上的小岛,这些小岛表面上像是相互孤立的,但实际上在水下面却是相互连接着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你往池塘中任何一个地方投进一个石子,它激起的涟漪就会传遍整个池塘。这就是说,我们宇宙中发生的任何事件也会迅速地传遍整个宇宙,并以全息记忆的方式留下永恒的印记,而不会随着事件的过去而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也是拉兹洛把他的这本重要著作取名为《微漪之塘》的缘由。

拉兹洛关于世界上的各种表面现象具有深层次的统一性的思想建立在他的量子真空零点场(他自己把这种场命名为场)的基础上。按照他自己的解释,量子真空零点场充满整个宇宙,可以毫无阻碍地把宇宙中任一区域,任一时间内的信息传播到宇宙的所有区域,并以全息的方式把它全部记忆下来。不过,尽管这种零点场富含很大能量,但人类目前只能观察到这些能量的效应,利用它的功能,而不能利用这些能量本身。量子真空零点场是一种标量场,它传输信息是瞬时的,即传输速度几乎达到无穷大,而且在传输过程中没有任何损耗和畸变。换句话说,零点场可以把宇宙中某一时空内所发生的事件以全息方式传播到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并把它永久贮存起来。拉兹洛坚信,这种场是宇宙中除引力场、弱核力场、电磁力场和强核力场之外的第五种力场,它有待于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来进行验证。

在“零点场”假设的基础上,拉兹洛对目前科学理论还不能作出满意解释的种种“反常”现象,如和谐常数之谜,基本粒子的非局域性之谜,生物物种的进化之谜,有机体的肢体再生之谜,人类意识的相互感应之迷进行了解释。应当说,这种解释基本上是成功的。

然而人们肯定会问,拉兹洛的这种量子真空零点场真的存在吗?从科学史的角度来回答,我们只能拭目以待,等待科学实践的检验。在科学史上,为了解释有关现象,人们曾提出过以太、引力、燃素、热质、原子、介子、场等概念,其中有些被科学确证了,而有些则被证伪了。因此,我们对拉兹洛的这种零点场假设,无论作肯定还是否定的回答都为时过早。值得一提的是,《微漪之塘》被美国图书协会评选为1997年度的杰出学术著作,初版后不到2年,于1998年2月又出了第二版,1999年1月6日的英国《泰晤士报》还发表了“寻找真空的能量”(我国的《参考消息》于1999年1月8日曾全文转载)的文章。由此不难看出,拉兹洛的《微漪之塘》以及他所提出的量子真空零点场在西方世界已经引起了很大反响,作为这样一本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能够帮助我们开阔科学视野的著作,我想无论如何也值得我国的学者、研究生和大学生认真去读一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