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图书市场又现新“矿源”是否赢利意见不一

2001-10-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赵晨钰 我有话说
近些年来,电视台成为图书市场上的一块资源“富矿”,不仅众多的电影电视剧的剧本出版了,而且一些知名主持人和名牌栏目也陆续出了书。据不完全统计,仅从去年起,就有《精神的家园——东方之子访谈录》、《今日说法》、《天天饮食》、《不过如此》等多种图书面世,其他一些栏目不久后也将以图书的形式与读者见面。可以说,“电视图书”的出版已成为近年来书业的一道风景线。而今在即将入世之际,这种“电视图书”也因其“跨媒体操作”的特征而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目前在我国,这种以电视节目为蓝本的图书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节目脚本的简单纸面化,比如出版的电影电视剧剧本、一些谈话类节目出的书;另一种则是在节目的基础上对原有素材重新组合,二度创作后出的书。在现今情况下,我国出版的此类型图书绝大多数都是前一种。但目前也已有眼光比较长远的出版人开始尝试后一种出书思路。像辽宁教育出版社去年引进的一套根据著名的探索频道的节目改编而成的《探索》、今年在第十二届全国书市上推出的一套《国家地理杂志》系列图书,以及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有限公司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合作推出的《杨澜工作室》系列丛书等,都是该种出书思路的代表。

辽教社副总编柳青松告诉记者,电视与图书的受众不一样,因而做电视片与做书的思路必然有差别。这种电视图书不是照搬电视片,而是对其进行梳理。虽然图书的内容全部源自电视片,但这些素材都是经过重新排列组合,根本看不出电视片的痕迹。比起一贯的翻版做法,这么做书显然费力得多,但却有助于把图书的编辑水平保持在较高的档次上。像《探索》书系、《国家地理杂志》系列图书等,在世界范围内均拥有较多的读者。辽教社引进这两套电视图书,希望能为我国电视出书提供新思路。

从读者方面的反馈来看,多数人对这种源于电视并高于电视节目、图文并茂的图书持欢迎态度。据北京图书大厦工作人员反映,《探索》书系的翻阅率较高,销售走势也不错。以此为铺垫,在昆明全国书市上,《国家地理杂志》系列图书甫一推出就受到书店业务员和读者的关注。

阳光文化跨媒体负责人介绍说,由于历史、人文题材具有自身时效性弱、自生能力强、可重复播出的特点,阳光文化将近两年的优秀文化专题片再加工,将电视语言转化成图书,推出了“阳光文化电视图书”。该负责人认为,电视和与其相关的图书有很大的互补性。一方面,由于电视节目“到点才播,过时不候”的特性,致使很多人无法准时收视,另一方面,传统的历史人文书籍往往是厚重的“大部头”,携带不便的特点使得很多人无法抽出整块时间来阅读。因此,这套书强调阅读的便利性,其口号就是“随时、随处可取,随心、随意来读”——把拥有较高文化底蕴的历史人文作品用浅易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让人们在休闲的阅读方式里一样能够汲取知识。据悉,从明年开始,“阳光文化电视图书”将以每月3至4本的速度推出。

尽管阳光文化一直强调他们“让国人了解外国文化,减少国际文化交流的障碍”的社会使命感,然而人们却仍然相当关注该公司在出版领域中运作的商业前景。“阳光文化电视图书”定位为常销书,目前的情况下在经济上不会有立见的收益,然而从长远来看,在电视脚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其编辑成本将越来越低,而其产品链上的规模效应却不可小觑。因而阳光文化的远线收益无疑会相当可观。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虽然这种选题资源相补和再利用式的跨媒体合作模式,会使电视台和出版社双方的合作大大增加,但是,原生资源优势经再次利用后,可能会减弱甚至失去了原来的价值,产生不了效益。比如有些人因为喜欢某个主持人而爱屋及乌喜欢他主持的电视节目,但却对相关的电视图书不感冒。因而如何利用电视资源,如何编辑出版电视图书,是出版人不能忽视的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