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傅谨:“国剧本位”的提倡者

2001-10-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今年,广西人民出版社的一本学术著作《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引起学术界和戏剧界的关注。该书是作者傅谨8年研究的成果,以一个戏曲理论家的独特视角,详尽描述了台州戏班的历史与现状、戏班的内部结构、演职员的生活方式、戏班的经济运作方式,揭示了民间戏班拥有的顽强生命力和文化渊源。这项研究,将“田野调查”的方法以前所罕见的深度运用于人文研究,引起了多方面学者的关注。

傅谨,今年45岁,1970年初中毕业失学后,进入衢县峡口篾业社,做了整整8年篾匠。

傅谨1984年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做硕士研究生,1987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攻读文艺学—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已有10年了。

80年代以来,他一直从事文艺学—美学尤其是戏曲美学理论研究,陆续出版了《宗教艺术比较研究论纲》(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感性美学——一种人性的美学观》(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年)、《审美文化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中国戏剧艺术论》(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近10年里,傅谨对戏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戏曲美学与戏剧的理论研究,这方面的代表作是《戏曲美学》(文津出版社,1995年)与《中国戏剧艺术论》(山西人民版,2000年)。在这些著作与相关论文里,他对中国戏剧的抒情本质、程式与中国戏剧的独特表现手法等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并且提出应该重新关注与运用“国剧”这一概念;其二是中国戏剧现实问题研究,这方面比较重要的成果有《文化市场发展与剧团体制改革》、《中国稀有剧种的命运与前景》等,以及对浙江台州民间戏班长达8年的田野研究的最终成果——《草根的力量》;其三是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研究,主要成果有发表于《学术界》的长篇论文《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论纲》,刚刚在《戏剧艺术》今年第三期发表的《20世纪中国戏剧史的对象与方法》,以及《中国:禁戏50年》、《第三只眼看戏改》等10余篇论文。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分别从理论、现实与历史这三个不同角度,构成傅谨对中国戏剧的整体认识。傅谨说,他的“国剧本位”戏剧观与这三方面均有关系,它首先是指戏剧研究与戏剧理论应该立足于本土戏剧的历史与规律,其次指齐如山等学者二三十年代提出的包括所有本土戏剧在内的“国剧”这个概念应该得到重新体认,第三是指20世纪中国戏剧史这个特殊研究领域,应该以本土戏剧为中心。简言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戏剧部分不能只写话剧的成就而没有本土的戏曲,实际上在整个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进程中,国剧(或者用更通行的称呼——戏曲)相比于话剧都是无可置疑地位于创作与演出两方面的中心所在。

回顾自己学术的经历,傅谨认为最深的体会是,一个后发达国家的学者,应该十分关心民族艺术的生存状况与生存方式,关注本土艺术价值观念及其演变。中国戏剧的研究,目前确实处于学术与社会的边缘,但是边缘未必没有价值,实际上,正由于我们对戏剧的研究,能够为理论家们提供他们很少涉及的特殊的经验。用他的话说,就是为中国美学和文艺学提供“本土经验”,为中国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提供“中国经验”,它的价值甚至有可能超过那些盲目模仿西方学术新潮提出的新观点、新理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