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恐怖文学读者增多

2001-11-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赵晨钰 我有话说
今年刚刚上大学的表妹前两天回来,说起现在她们班在传听一盘《张震讲故事》的磁带,听完后不少女生晚上上厕所都要结伴去。她说,听那些恐怖故事,她们感觉很刺激,很好玩。一些同学还在打听有没有第二盘卖。

恐怖文艺作品,在许多国家都是一块很大的市场,但长期以来在我国文化界中一直处于上不得台面的位置。但是近一两年来,人们对恐怖文艺作品的需求有了明显的增长。《闪灵凶猛》等国产恐怖电影相继出炉、两年前开始流行的讲恐怖故事的磁带《张震讲故事》近日开始回热,这一文化现象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什么人们明知会受到惊吓,却仍然愿意花钱“买罪受”呢?北京精神卫生研究所的张大夫告诉记者,恐惧的心理其实很微妙。人们看恐怖作品,在紧张之后,会有一种放松的感觉,它能对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使人们紧绷着的神经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

但是,在人们的印象中,恐怖故事往往是与冤魂厉鬼分不开的,因而很多人从主观上就排斥这类作品。难道恐怖作品就一定少不了那些鬼怪、暴力的东西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像畅销国外的斯蒂芬·金的小说,就是“着力于对人的心灵活动进行描写,从而制造出一种压抑的气氛,产生恐怖的感觉”。国内的早期准恐怖片《夜半歌声》,也根本找不出“鬼”的痕迹,却同样能达到效果。事实上,高层次的恐怖作品,是利用悬念、推理来达到挖掘人们内心深处恐惧的效果的,而悬念本身就具备恐惧的成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天然的。张震说,封建迷信、妖魔鬼怪只是创作恐怖作品的一种低级手段,他的故事其实是恐怖推理故事,故事里根本没有“鬼”。希区柯克的风格就是他追求的目标。

或许是为了寻求刺激或是那种紧张后的放松感觉,现今不少人开始喜爱恐怖文艺作品。但是,与其他文艺作品不同的是,恐怖文艺作品是否能成功,与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背景有很深刻的关系。比如斯蒂芬·金的恐怖小说,多年来在国外一直畅销不衰,据统计,他的每部小说的发行量都在100万册以上。可以说,恐怖小说家斯蒂芬·金在欧美国家的地位,就像金庸在我国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一样。然而,斯蒂芬·金在中国图书市场的表现却令人失望。他的恐怖小说自引入我国后,一直没有出现预想中的热卖高潮,而且很多读者看过他的书后,往往感觉很糟。记者的两位朋友都说觉得斯蒂芬·金的小说“一点儿也不可怕”、“看不下去”。一位书业资深记者认为,可能是由于文化差异和翻译的问题,那种美国式跳跃的写作思维让人感觉很不习惯,抓不着头绪。由此使得读者不能完全理解斯蒂芬·金小说的恐怖意境。

与此相对比,我国自产的《张震讲故事》自1998年问世以来就一直较受欢迎。据称在其第一张专辑首发当天,就创下了单日发行量11000张的成绩。《北京青年报》曾称该专辑“是中国有史以来掀起的一次有一定规模的恐怖文艺作品的小高潮”。《张震讲故事》也一直流行于各地的大学和中学校园。大龙音像店的一位营业员说,这盘磁带一直卖得比较平稳,前几天该店还添了一次货。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编辑指出,张震的优势就在于他可以用中国人习惯接受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来讲故事,因而会让人觉得恐怖。

记者了解到,张震即将推出全新的《张震讲故事》有声读物,并将打出“第一个中国自己的恐怖文学”品牌。此外,同名图书也有望于明年年初出版。虽然目前恐怖文学仍被一些人批评为“没有社会意义,因而不能算是一种文学样式”,但是其日益受欢迎的发展趋势却不能被忽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