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她们改变了世界

2001-11-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黄卫平 我有话说
《改变世界的50家大公司》,(美)豪沃德·罗斯曼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们读后获得启迪,畅销书《改变世界的50家大公司》就是这样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在北京炎热的暑期、斟酌如何能够“信、达、雅”地编译出作者文采飞扬的美国英语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这也使我们这些译者能够率先领略了50家大公司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所留下来的传奇故事。

今天以巨型企业为题材的出版物多得数不胜数。本书却能够匠心独运,从全新的角度为你娓娓道来那些知名大公司的兴衰沉浮。本书每节写一家企业,篇幅不过数千字,但其经营理念、创新模式、成长历史、现今状况,尤其是它如何影响世界的却均寓于其中,看得出作者在谋篇布局上下了大量案头功夫。每节除了公司基本资料,如雇员人数、年营业额等,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独特成就”(英文Dist in ction)一项。作者正是以企业的独特成就为依据遴选了50家世界级公司,并依此为它们排了序,这也正是本书的独到之处。或许在作者看来,靠模仿也有可能发展出年营业额达数百亿美元的巨无霸企业,但模仿型企业的经营却不如创新变革型企业更具有影响时代发展方向的意义。因此,改革了流水线生产方式的丰田汽车公司在书中位居三十四名,而年销售额高于丰田的赛姆勒-克莱斯公司却榜上无名;同样的原因,也使作者为我们重述了早在1911年就被反托拉斯法案拆解的标准石油公司和它的老板洛克菲勒的传奇经历,曾经是昙花一现的人民捷运航空公司虽然被认为是商业的失败,但由于它确实首次使得民航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因而能够与波音等大公司一道被载入本书。

本书在结构上每篇分为三小节。第一节往往选取该公司历史上具有影响世界的某一重大事件、创始人不凡个性或企业产品的优良性能,以便使读者形象地感知这一企业的理念或精神,并为下文略作铺垫;第二节详述公司发展史,特别在企业沉浮、转折之处着墨颇多,读者可从中悟出经营之道;末节描划公司现状,相关数据一直跟踪到2000年10月作者结稿之时。

这些公司组织何以能够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改变世界?这是人们一直关心、也是作者贯穿全书试图回答的问题。很多人往往认为这是因为它们规模庞大、销售额惊人。的确,从通用汽车到希尔顿酒店,它们的资产动辄数百亿美元,富可敌国。但这些企业并非一开始就是航空母舰,至少有三成公司的创始人白手起家时和你我一样是再普通不过的凡人。在作者看来,正是因为她们改变了世界,才得以有今日巨额的财富。本书用《改变世界的50家大公司》为名,不是想用财富来解释大公司的影响力,书中的企业家和他们忠诚的员工们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利润、声望与权力时,也通过改变世界创造了难以计数的财富,使今天人类生活在这个多姿多彩的繁荣的地球村上。财富从何而来?它源于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

经济学大师熊彼特早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就指出,资本主义的实质就是“破坏性地创造”。由此他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创新”理论,五十个公司的成长故事再次验证了熊氏的精辟论断。或许是在好奇的驱使下,爱迪生发明灯泡。但一定是在追求利润的刺激下他才在1878年成立了爱迪生电灯公司,并有了后来的通用电器公司。更多的公司创始人则从一开始就敏锐觉察了公众中蕴藏的对某类产品或服务的巨大需求。进而大胆研制出领先技术,并开办企业推而广之的。微软之于视窗操作系统,福特之于T型车,AT&T之于电话服务,宝洁之于洗发用品,辛格之于缝纫机都是技术创新型企业的经典案例。正是由于飞速发展和普及的技术革命,人类在过去百年间的效率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得以提高。

然而,技术的巨大变革仅仅是一个方面,令世界发生巨变的还包括制度的演进。熊彼特自然不会失察于此,在他著名的“创新”概念中就包括了“新的组织结构”。在本书中,你会看到人类在完善制度上的智慧和效力绝不逊于他们用在改进技术上的。CNN的成功并非因为使用了有线电视技术,而在于实行了电视新闻的革命——滚动式直播;人民捷运航空公司第一个进行了机票价格的革命,使平民百姓也能与飞机结缘,从而在美国航空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Max国际房地产公司的壮大则源于其创始人李格推广了给付代理人全额佣金的销售制度,而微软、英特尔公司各自创新的结合,产生了令世界发生另类革命的W INTEL模式,等等。这些案例告诉我们,这些巨无霸企业不仅创造了产品、产业,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为人们普遍接受、改变了世界的理念。

书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每一家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位勇于创新、头脑清楚、意志坚韧不拔的创始人,或者一位临危受命、力转乾坤的经理人。在本书中,企业成长的历史与企业家个人奋斗的过程紧密交织在一起,很难想像苹果电脑公司没有乔布斯,通用电器没有威尔茨,索尼没有盛田昭夫,英特尔没有葛洛夫、微软没有盖茨会是什么情形。优秀的企业家是公司的舵手,也是旗帜和灵魂,他们个人的魅力往往代表着公司的企业形象,甚至是企业凝聚力之所在。有鉴于此,作者对企业家的生平和创业历程着墨较多,这往往也是书中能够给人以启迪的部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