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校书报亭:一年风雨知多少

2001-12-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引子:2000年9月21日,首批中国报业勤工助学书报亭启用仪式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到2001年11月为止,在中国报业协会的努力下,北京、江西、上海各高校分别拥有了62个、42个、86个书报亭;预计到2002年,中国报业协会将在全国300余所高校共建立400余个书报亭,书报亭将成为中国高校里极为普遍的组成部分。

一、到书报亭去卖报

早上6:40分,当校园的老师和同学们开始陆续地进行晨练时,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大二年级的黄静同学打开了书报亭的小门,开始卖报,这一工作一直要持续到7:40分。随后她关上小门,和所有别的同学一样匆匆地赶往教室上课。12:40分,匆匆吃完午饭的黄静又坐在了书报亭里面,开始另一小时的卖报工作。晚上时间稍微长一点,她要从18:40分一直卖到20:40分。而这段时间也最忙,一天的大部分报纸大都是在这个时段卖出去的。

从2000年9月21日开始,随着中国首批勤工助学书书报亭在首都师范大学的“扎根落户”,一年多来,黄静在校期间的每一个星期都有这么不太平常的一天。“我是首批应聘的书报亭经营者之一,现在有一年多了。挺喜欢这个工作的,能挣到一些钱,还清闲、稳定。最重要的是,我能够免费看好多报纸!”说到这里时黄静很不好意思地笑了。据她说,在首都师范大学,大家主要从事的兼职是家教,虽然家教比卖报好挣钱,但卖报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勤工助学的方式。“在这里卖报没有任何风险,而且是在校内,不会占用很多的时间。”她笑着对记者说道。

黄静的情况代表了许多在高校书报亭里卖报同学的心声。自从第一个书报亭走进高校以来,一年多时间北京共有50余所高校共建立了62个书报亭,书报亭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首都高校一道独特的风景。与此同时,在书报亭里卖报也成为不少同学自强自立、勤工助学的手段之一。没有任何风险、在校内工作、占用时间不多、轻松简单、可以方便地浏览报刊杂志,这是书报亭吸引同学们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书报亭的工作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到目前为此,各高校的书报亭一般都能做到夏天有风扇、冬天有取暖器,一年四季在书报亭里卖报都十分便利。“还有就是十分温情的‘买卖’活动。”一位在书报亭里卖报的同学告诉记者。由于是在校内,无论是买报的还是卖报的,大家都十分亲切、和睦,彼此非常尊重,绝对体会不到社会上的那种偏见和炎凉。正是这些因素使各高校学子对在校内书报亭卖报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一个星期在校内工作6小时左右,不耽搁学习时间,每月却有200元钱的收入,这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尽管由于各种原因中国人民大学校内还没有书报亭,但该校勤工部社会服务部副部长龚家伟同学在听到记者对此的介绍后表示,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工作机会,相信会有很多人大同学愿意接受这个工作。“要是人大有了书报亭,我会考虑去应聘的。”他开玩笑地对记者说。

对在校内书报亭卖报的益处体会最大的可能莫过于远在昌平的政法大学和石油化工大学的同学们。由于远离城区,各种兼职机会十分稀少,在校内书报亭卖报对于一心想勤工俭学的同学来说就显得弥足珍贵。据中国政法大学2000级法律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学介绍,书报亭早在去年2月份就进入了该校,勤工部共安排7个人管理书报亭,每人一周负责9小时,月工资210元。显然,从工作时间上看,该校属于任务较重的一类,但即便是这样,仍有很多同学希望获得这一工作机会。“在法大这样远离城区的地方有这么一笔稳定的收入,待遇又这么好,真的很吸引人。”这位同学对记者说。

据悉,正是由于校内书报亭工作的独特优势,在一些勤工俭学机会较少的高校,对应聘同学的考核已经变得十分严格,如果某位同学工作不认真的话,很有可能就会被别人取而代之。

二、吃饭散步买份报

“校园有了书报亭,真是方便多了。”在采访中,不少同学这样告诉记者。

据记者的了解,虽然现在北京的书报亭十分普及,人们一般不会为买报纸发愁,但是作为比较特殊的聚集区,高校的学生宿舍、教师公寓一般都尽量远离主要街道。这样,在书报亭还没有进入高校之前,老师和学生买报、读报就产生了极大的不便。大家一般不出去买报,而是在校园的宣传橱窗前看报纸。但是这些宣传橱窗一般都在露天里,夏天晒得厉害,冬天冻得难受,遇到下雨刮风天就更别提了。“那时候真是买报难,读报更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学告诉记者,“书报亭进入高校之后,在吃饭的路上、去上课的路上、散步的时候,随时都可以很方便地买到报纸,那种感觉真是别提了!”事实确实如此。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在午间或傍晚,很多同学都是一手拿着饭盆一手买报,或是在路上散步的时候很随意地浏览一下,然后买一份报纸。“其实也不是非看不可,要没有这书报亭,也就算了。但见着了,还是买一份。感觉挺好的。”一位同学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

普遍的调查显示,一年多来,首都各高校的书报亭普遍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欢迎,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了高校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据首都师范大学黄静同学介绍,有的同学甚至已经成为了书报亭固定的常客,什么时候买报、买什么报都有了固定的习惯,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

与此同时,由于各种原因校内还没有书报亭的高校也显示出对此的渴望。据清华大学校团委有关负责老师告诉记者,由于师生有这方面的需求,该校早就考虑过在校内建立书报亭的问题,并且想将它建立在最合适的地方。但由于该校正在进行一项工程规划,为了避免以后挪动,所以只好暂时等一等,但书报亭肯定是要建立的。中国人民大学勤工部社会服务部副部长龚家伟则告诉记者,虽然目前人大各宿舍楼都有卖报点,但种类不是太多,想买到一份称心的报纸还是存在着一些不便。“我还是比较希望人大也能有这样的书报亭。”龚家伟对记者说。

三、可以更方便一些吗?

无可否认,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书报亭已经深深介入了高校学子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欢迎的同时,高校的学子们也期待着更加完善的服务。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反映,一些时效性比较强的报纸在校内书报亭到得比较晚,对此他们很感遗憾。“其中最突出的是《体坛周报》。”一位同学告诉记者,像《体坛周报》这类的报纸很受大家欢迎,它的时效性很强,一般来说,大家都希望在最快的时间内买到它。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体坛周报》已经将出报的时间一再提前,目前北京城区一般在上午9—10点左右就能买到这份报纸。“但是校内报亭即使到了中午,甚至是下午也一般没有,所以我们还是不得不走出校门。要是在校内也能这么早买到就好了。”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此外,很多同学反映,有些报刊杂志要是去晚了就会买不着,而另一些在他们看来却有些过多。记者了解到,这种需求在各校表现不太一样,主要与各校需求的种类不同有关。比如在首都师范大学,需求量较大的有《中国日报》(Ch in a d a ily)、《21世纪》、《英语沙龙》、《京华晚报》、《参考消息》等报刊杂志,其中英语类最受欢迎;而在昌平的中国政法大学则对《参考消息》、《体坛周报》、《足球》、《北京青年报》、《读者》、《青年文摘》、《计算机与生活》等报刊杂志情有独钟。一位卖报的同学告诉记者,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在于目前的报纸主要是由北京每日报刊发行有限公司统一配送的,这样自然就很难考虑到各校需求种类不同的问题。

当记者就这类问题向每日传播事业集团总经理孟繁韶先生采访时,孟先生告诉记者,该公司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正在着手考虑加以解决。据孟先生介绍,该公司目前正准备与北京市邮电局、小红帽等机构进行合作,尽量使各种报纸能够最早地在高校报亭上市。至于第二个问题,由于公司当初与高校合作时本着“文化人办文化事”的宗旨,高校本身并不从中获取商业利益,因此公司不能、同时也没有对高校提出经营上的要求,基本上是公司自己在经营。由于对具体情况缺乏了解,公司采取统一配货、统一发送的方式,难免有些不尽人意。目前公司正在对一年多来各高校的销售情况进行总结,希望尽量满足各高校不同的种类要求。也许,随着时间的过去,高校书报亭与我们会贴得越来越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