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十八般兵器”什么样

2001-12-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林武军 我有话说
记得是1998年的某一天,我从《同济报》读到一则报道:同济大学机械系研究员、科学史专家陆敬严先生从事中国古代战争器械研究,在国内外科学史界引起反响。我由此萌生了一个计划:制作一部反映中国古代战争战具发展历程的图书,并且一开始就把读者主体定位在十几岁至二十几岁年龄段的青少年身上。3年后,《图说中国古代战争战具》亮相于第十二届全国书市。

《图说中国古代战争战具》首先是一部科学史作品,它向青少年展示了古代中国灿烂辉煌的科技文明。它固然不是文艺小说,却有许多古代战争战具的故事;虽无街头小摊出售的梦幻般的“太空武器”,但也不失我国古代科技文明所呈现的多姿多彩和神秘性。我的一位同仁的孩子,今年小学毕业,刚升入初中预备班学习,在翻看了该书后,问他老爸:“鞭”与“锏”这两种古代兵器有何区别?老爸向他解释了一番,似乎不得要领。他便亲自动手,把些《辞海》类的工具书搬出来,想把“十八般兵器”探查个究竟。可见这本书能够引起小读者的兴趣,并能激发他们去探究一个神奇的世界。

当然,如果“教育味”太强烈,也不是该书作者的本意。该书出版后,我的好友美术编辑潘向蓁小姐也说它“蛮有意思的”。人们这样评说,我想是因为该书透出了一股清新的文化气息,而且有着很强的抒情色彩的缘故。请看该书描写古越国在浙江莫干山铸剑的火热场面———“吴山开,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宝锷。淬绿水,鉴红云,五彩焰起光氛氲……”(唐代大诗人李峤名作《宝剑篇》)。元代火炮的威力也有《铁炮行》诗赞曰:“黑龙随卵大如斗,卵破龙飞雷兔走;先腾阳隧电火红,霹雳一声混沌剖。”而晋国大将军王氵睿的船队攻占石头城(南京古城),则有唐朝大诗人刘禹锡的《金陵怀古》——“王氵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民族的、传统的、史诗般的,正是这部科学史普及本追求的感观效果。

该书作者陆敬严先生是中国机械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技术史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顾问。他早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制专业,曾短期在同济大学出版社编辑部供职,后离去,醉心于他的科学史研究。他先后出版有《中国机械史讲座》、《中国机械发展史》、《中国古代兵器》、《中国古代军事武备》、《新仪象法译注》等五部专著,参编《中国科技史文集》(美国)、《非西方文化百科全书》(美国)、《中国科技史与哲学研究》等论文70余篇。先后主持了《中国古代战争器械研究》、《中国悬棺研究》、《中国古代机械复原研究》等项目,通过部、馆、市级鉴定,有11种展品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科技馆陈列。多次获部、校级“科技成果奖”、“教学优秀奖”,受到上海市“记大功”奖励,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值得一提的是,陆先生是曾两度中风的病人,右半身几近瘫痪,走路需人搀扶,60岁出头,已显得苍老,但思维仍十分清晰。我原来担心他已不能写作,不料向他约稿,马上得到他的首肯。他说他很赞同向青少年普及科学史,把深奥的学术内容转化为普通人读得懂而且爱读的东西。于是我们一拍即合,便有了本次的合作。可写作是件苦差事,他只能用左手,一天只能写出一千个歪歪扭扭的字,还要整理数百幅图片,期间所要付出的艰辛,也许常人并不容易想像。

“梅花香自苦寒来,《图说中国古代战争战具》在本届昆明书市上引起了书界的关注,为沪版图书增添了光彩。我想陆敬严先生作为作者应该会感到欣慰。

(《图说中国古代战争战具》,陆敬严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16.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