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谁是内行

2001-12-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前些时,某高校在颁发学位的问题上,出现过学术委员会否决学科评委的官司。当时,一些学者以程序正义为由对这起官司“评头论足”。我很不以为然,以为这是避实就虚,回避矛盾,没有说到点子上。可是事后想想,我们不能不承认学者的观点是正确的。在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外行评价内行的情况下,我们不是只能够在程序上实现正义吗?近日,在职称的评审上,又出现了职称评审委员会否决学科评委的事件。有些学科委员会的委员不解,认为学科委员会的教授们才最了解本学科的情况,才最有资格对同行的学术水平作出评价,为什么由其他学科的教授们组成的职称评审委员会否决本学科委员会的意见?我搬出程序正义这一套,试图解释这种现象。老实说。连我自己都觉得程序正义有些好笑。因为它没有解释根本性的问题。实际上在中国,解释这一现象的现成答案是:“同行是冤家”。为了避免“冤冤相报”,最好由局外人作出评判。所以,那些对本学科一窍不通的教授来评定本学科的教授也就合情合理了。

看来,内行不内行,实在是不好说。教授是内行,可是在迷信伪科学方面,教授比谁陷得都深。同样是学术评议,如果教授与某位学者过不去,那么这位学者纵有天大的本事,也不一定能够过得了同行评议这一关。所以,在许多科学领域,一辈子不得志的学者大有人在。

我这样说绝对没有看轻教授的意思。而是想说明,教授与非教授的差别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在许多时候,教授的议论未必好过老百姓的大实话。只不过教授会使用学术语言,将观点说得更委婉一点吧了。

老百姓看到恶人被打,会说打得好,看到恶人被打得头破血流,会说真可怜。可是到了学者笔下,这些评价会变成鸿篇巨制,让人读后坠入雾中。更有一些学者,无病呻吟,大谈什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绕得大家好坏不辨。

我一贯反对所谓程序高于实体的弘论,也反对虚伪的博爱主义。如果是说学术,那么就亮出大家的观点,评议评议。如果是说事件,不妨放开嗓门,亮出你的家底。我私下以为,那些网上的“愤青”(愤怒青年)绝对比哼哼唧唧的某些学者更值得人们尊重。因为愤青们虽然不讲逻辑,但敢于亮明观点,而有些学者虽然讲逻辑,但不敢直接显示自己的媚态,在媒体上大谈民主正义,高唱怜悯宽容的高调。

我一贯主张学者应当有平民化的视角,应当时刻关注学术的实践价值。那种与所谓的国际学术语言接轨的殖民化心态应当收起,学术评价中的浮躁习气应当改变。特别是在社会科学领域,那种指定“核心”“权威”刊物并以在刊物上发表文章的多少作为评定职称依据的偷懒做法必须废除。如果学科委员会的委员们无法对成果的优劣作出鉴定,那就请让出位置,或者由上一级的职称评审委员会来作出认定。因为,有时旁观者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