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抻拼盘”

2001-12-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老城市”系列的图集丛书,给《老北京》出了一套“三部曲”。这选题策划倒是不错,可读到第三部《变奏前门》书至其半(无论是章节划分还是印张篇幅,都几乎为全书的一半),却发现那文字却从北京的前门游离开来:写了天津的劝业场,又写南京的夫子庙;写了苏州的观前街,又写上海的城隍庙。尔后,竟又还扯七拉八地写了一通日本的京都、法国的巴黎、美国的华盛顿、巴西的巴西利亚等。幸亏该书的“出版规模”所限,不然还有可能再加上英国的伦敦、德国的波恩、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和印度的德里这些“或新或旧的都城”呢。

该书的编、作者大约也知道,与之同为“老城市”系列的《老天津》不能不写劝业场,《老南京》不能不写夫子庙;《老苏州》也不能不写观前街,《老上海》更不能不写城隍庙。可为什么到了《变奏前门》,却非要在各处都插上一脚呢?这就好比不同菜系的名厨搞了场烹任竞赛,可临末了裁判却让京都的厨师将人家席面上早已摆出的佳肴中分别拨出一些来,拼凑成为这样一个“拼盘”。

作为一套以图文并茂为主要特色的系列丛书,“老城市”本是继《老房子》、《老古董》、《老照片》之后脱颖而出的,拿编者的话说,“是‘老字号’丛书的拓展和延伸”(见《老南京》等书的“后记”)。换句话说,这个系列原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风格与特色,自有其一脉相承的编辑思路和体例格局。让《变奏前门》来这么一招,是不是意味着“老城市”系列又有了新的创意和构想?好像也并非如此——该书的“编后”说,这样做乃是旨在“从解剖前门商业变迁这只‘麻雀’开始,由古到今,由中到外,广搜博引,谈了其对文化古城保护和改造的一己之见……”其幸亏只是想解剖解剖“麻雀”,倘若将来《老南京》、《老苏州》、《老上海》们都这么“由古到今,由中到外,广搜博引”一下,那“老城市”系列可真该难以为继了。

那么,倒底是什么原因促成了《变奏前门》端出了这个“拼盘”?说来说去,也是那篇“编后”漏了底:“上哪去找那么多切合本书的图片呢?”既是这样,好端端的《老北京》又有什么必要硬得“抻”出这么一个第三部!

正由于已经买过了《老南京》、《老苏州》、《老上海》等,所以读了《变奏前门》之后,觉得挺冤的。您说是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