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向往人类平等的宣言

2002-01-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张小曼 我有话说
2001年7月的一天,我第一次进入坐落在西单东北面的北京图书大厦,面对琳琅满目的图书,徜徉在书香飘溢的殿堂,真觉得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偶然走到三层的一个书架前,发现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由张云初编辑出版的《申报·自由谈》的辑录,分为ABC三卷,A卷为“家国民族卷”,B卷为“社会民生卷”,C卷为“文化民权卷”,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用编者的话来说,今天捧读这些“旧报新钞、旧闻新读,虽物换人非,时移世易,仍令人击节赞叹,唏嘘不已”。我查阅报纸多年,当然知道《申报·自由谈》在近代报刊史中的位置,于是我急急打开书页开始翻找,当我打开“社会民生卷”时,发现书中有一篇署名“曼”的文章,题目叫做《关于住的话》,看完全文,我兴奋不已,这篇文章从署名、从立意、从思想境界、从文笔风格等各方面来看,我觉得都是先父张西曼的一篇佚文。先父张西曼教授(1895-1949)逝世时我年仅1岁,为完成1949年成立的张西曼遗著整理委员会没有完成的历史使命,我从1970年开始搜集先父张西曼教授的历史资料,从不放过任何可以查找的线索,已经苦苦寻觅了30多年,虽历尽千辛万苦,却深深感到苦中有乐、苦中有甜,已经搜集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1995年6月在张西曼诞辰百周年时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我花费26年心血搜集整理的《张西曼纪念文集》,中共中央统战部王兆国部长在纪念会上称赞张西曼“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国共合作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英勇投身于抗日运动的民族英雄”,如今我正在继续搜集资料,为今后出版《张西曼年谱》、《张西曼文集》、《中苏文化协会大事记》等著作努力奋斗。现将我新发现的这篇佚文刊登如下:

关于住的话
 曼

宇宙原是一间大屋子,人,带哭而来,含笑而去,都像是梦也似的过路客。惟其是过客,所以常还没有抽出最后一口冷气之前,总得把这一刹那时光,消受个畅快,即不为后人打算,自一世二世以至万万世,但自身总该有一块地可以好好地立足,这里便发生了“住”的问题。

照一般人想,天地如此其大,到处皆可为家,而且自穴居野外进化到现在,红墙碧瓦,几乎盖遍了五洲万国,即孙生子,子生孙,人口一天多过一天,又谁信会找不到住处?

然而事情即偏不是如此,你瞧,那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的,那鸠形鹄立,寄人篱下的,眼前都是,又何止千千万万。俗话更有说:“生无立锥之地,死无葬身之所。”这天地,果真算得“大”吗?

但在另一方面,却也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阿房宫,有长列四十里的锦帐,即如北平的紫禁城,九弯八曲,这儿宫,那儿殿,还有屋子里铺上地毯,砌上大理石,布置着小花园,大菜间,还加上三几处公馆,以及别墅之类的,也不过是为了“住”。拿“生无立锥之地”的一群与这住阿房宫的一群相较,我们虽不愿效法刘邦,长叹一口气,说:“大丈夫不当如是耶!”但这宇宙大屋子,是属于大家所有,既然都像梦也似的过客,则硬叫一部分人无地容身,而另一部分人却“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则至少这世界发生了缺憾!

呜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原载1932年12月7日《中国大实话:申报·自由谈》56页

张西曼教授从1908年加入同盟会开始,就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反帝反封建是他一生的主线,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追求民主、追求自由、追求正义、追求平等、追求民族昌盛、追求国家富强的思想促使他忘我地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与时共进、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历史进程,以口笔做刀枪,为维护民族独立、坚决反抗日本侵略忘我奋斗,堪称是历史前进的推动者。在这篇文章中,突出地体现了张西曼教授继承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遗志,一贯坚决主张实现“天下为公”和人人平等、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的共产主义理想,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是一篇号召劳苦大众向封建的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开战的战斗檄文,更可以说是一篇公开向往“人人有房住”的人类平等的宣言,使人读后顿时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产生荡气回肠、一吐为快的感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