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离休后的读书生活

2002-01-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宋 岚 我有话说
离休以后,再没有不干不可的工作了,难得有充裕的时间,可以做自己过去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工作了。我不仅没有感到离、退休后一般人极易感到的空虚、失落、无事可做、惶惶不可终日之苦,仍然过得很紧张,很充实,很愉快。

我主要干什么呢?曰:读书看报(包括刊物)。我尝戏言:?平生无大志,唯好读书。?我这一辈子,最能结缘的大概要算是书了。我和书打了一辈子交道:念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大学还念了两个专业;教书,也是小学、中学、大学(或者说相当于大学)都教过;看书、借书、买书、著书、译书、校书(校订译著和校对)、编书、审书、评书,搬家时,还有个搬书,这都不用去细说它了。只有卖书,还想多说两句。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曾利用节假日帮一家书店卖过书,相当于现在的打工。但是我自己的书,从来是不卖的。我独立生活之后就给自己立下了一条规矩,叫做“贫未卖书留教子”。不过我的藏书也曾多次遭受厄运,最惨的一次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在那无法无天、暗无天日的日子里,几乎把我的藏书给一锅儿端了。令人难忘的还不只是这些书,而是因书获了十恶不赦之罪。一个谈读书的发言,一本写魏征的书稿,被批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还打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反革命分子”。当时我也曾痛下决心,从今以后,再也不看书、不写书了。但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未隔多久,就又故态复萌了,且愈陷愈深。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又开始继续千方百计地买书,不仅如此,还到出版社专门编书去了。整天价和书打交道,真是如鱼得水,高兴得要死。

离休后的读书生活,已不像往日那样,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读了,而是性之所至,随便翻翻。主要是过去买的还没来得及看的书,和过去想看还没有看的书,以及新出版的好书。为了了解新书出版的情况,我特意订了两份报纸两份刊物,两报是:《文汇读书周报》和《中华读书报》,两刊是:《书摘》和《博览群书》。这四种报刊对一些新书有选择地做了较好的介绍、评论和摘录,对我了解、选购和选读新书很有参考价值。

我的阅读范围,说宽也不宽,说窄也不窄,因为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不给自己“画地为牢”,到头来是自讨苦吃。我给我自己订的圈子是社会科学,其中以历史为主,历史中间又偏重于近、现代史,所以除了看一些这方面的书以外,又订了两份杂志,一份是《炎黄春秋》,一份是《百年潮》。这两份杂志我认为是同类刊物中较好的两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敢于秉笔直书,敢于说实话、说真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能客观公正地予以评说,且有较强的可读性。此外,我对文学也较喜欢,小说、戏剧也看一些,主要是著名作家的名著。平时多浏览浏览《作家文摘》,近来对随笔、杂文更有所偏爱,还特意订了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随笔》。这份杂志,虽不能说篇篇都是佳作,但在我看过的杂志中却是选读文章最多的杂志之一。不知为什么在报刊亭、报刊摊上很难买到。银川根本没有零售,北京也仅个别大的报刊门市部才有数量不多的零售。我愿意在此特向对杂文、散文、小品、随笔等有兴趣的老同志推荐此杂志,不防先订阅半年看看。因为它是双月刊,再少了不好订阅。

报纸是不能不看的,但其种类太多,据说大小报刊全国有数千种,由于时间、精力、经济有限,不能不有所选择。我找了一个投机取巧的办法,即订了几份文摘报,有北京的《文摘报》、上海的《报刊文摘》和四川的《文摘周报》。这三种报各有其特点,各有其读者对象,但其共同点是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它们堪称是文摘报中之佼佼者。其它的大报则到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去阅览,或者在街上的阅报纸栏上看看。

此外,因特网上也是读书的一个好去处。网上既可以选书,也可以购书,还可以读书,如果感到不方便,还可以下载、打印出来看。既经济,又快捷,又方便,其乐也融融,何乐而不为?

在书海里遨游,其乐无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