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由“偏食”走上“大教育”

2002-01-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续晨 我有话说
在不久前结束的“五个一工程”评奖中,天津教育出版社的《绿色未来丛书》获得了“一本好书”奖。至此,该社社长杨清文在1996年年底提出的3个目标全部实现。而且,一个原本严重“偏食”的出版社经过几年的磨练,也逐渐成长为一个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出版社,杨清文社长可以松一口气了。

在1993年杨社长刚调到天教社时,出版社基本还处在自然发展的层次,就像一个教材教辅读物的“操作间”,出版品种以教辅读物为主,品种结构单一,经济效益维持在四五百万元的水平。那时,在参加天津市的图书评奖颁奖会时,杨社长就特别郁闷:那么多得奖的书,就是没有一本是天教社的。不抽烟的他也忍不住向旁边的人要来一根闷头抽。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要开拓创新,进行出版战略的调整。“出精品,创品牌,是一个出版社的生命之本,否则就只能无声无息地炒冷饭吃。”杨清文社长说。于是,他提出,天教社不能躺在教材教辅上坐享其成,而是应该在守住“本土”的基础上,冲出围城,在“大教育”上做足文章,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在青少年课外读物这个领域内努力开拓,形成自己的特色。落到具体指标上,就是每年安排10%左右的重点书选题,由社领导亲自抓,以重点书为龙头带动整个出版工作。

经过3年多的拼搏,天教社的进步显著。据介绍,在1995年和1997年两届天津市优秀图书评奖中,《中华少儿作文全书》、《中华少儿阅读全书》、《孙敬修爷爷讲的故事》、《中国野生花卉》等相继摘取金牌。《秋白茫茫》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百年风云》丛书还于1995年获得“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一系列的获奖,在天津教育社的历史上实现了在国家及省市级图书奖评比中零的突破。

成绩出来了,全社人都精神振奋。1996年底,杨社长提出新目标:在任期间,出版100本优秀图书,再夺一个国家大奖,利润突破1000万元大关。这对于仅有10多年历史的地方出版社来说,无疑是个严峻的挑战。为此,杨清文提出,在继续出版高质量的教辅读物的基础上进行战略重点的转移,即把习惯于抓教辅读物转移到抓一般图书和精品图书上来,注重发展的连续性与环节的空间占位,把抓一种一本一套一类精品书转移到抓多种多本多套多类精品书上来,以形成系列精品群。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天教社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们为了开阔编辑的眼界并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引进人才并投资建立了信息室,专门负责社内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和出版信息的采集;他们实施一年3次的选题论证机制,给编辑足够的空间去“折腾”,极大地调动了编辑的积极性。据一位编辑说,他们为了一个选题设想,会去跑市场、搞调研,有时甚至将原有设想完全推翻重新来过。虽然很累,但很多职工开始把出版社当成自己精神赖以依托的一个支点。

渐渐的,天教社的图书品种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了,精品图书已初步形成了气候,比如《千年人物》、《20世纪回眸》、《与孩子共享自然》等。同时,编辑的策划意识和能力也大大提高。如今,天教社已有一批得到公认的看家书,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聚集了相当阵容的作者队伍,积累了经验和实力,也受到了同行和社会的关注。

在经济效益方面,天教社也是年年增长,尤其是近3年。杨清文社长提出的“到1999年底实现利润突破1000万元大关”的目标,在1997年就提前达到,1999年的利润更是突破了3000万元。而保持这种增度的秘诀就是“一手抓出好书、一手抓经济效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