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产业集聚区的深入探究

2002-01-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文宣 我有话说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国家竞争和区域的竞争日益加剧,竞争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创新能力的高低。很多研究表明,创新常常来自国家或区域内部企业集群的互动之中,但创新机理较为复杂,在国际学术上是研究热点。近年来,尽管国内学术界也逐渐展开了对创新的研究,但研究的程度还不够深入,在通过提高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力以获得区域发展方面,研究力度尤为不足。

本书是北京大学王缉慈教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学部项目《新产业区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以及管理学部项目《我国乡镇企业集群的竞争力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她曾经承担过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与布局研究》的继续并升华。这本书在对国内外最新的有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国外最具典型的区域实例(如美国硅谷、第三意大利、印度提若普尔地区等地区),并对我国传统产业区、新兴工业区域及智力密集型区域中的代表性区域进行细致的实际调研,在此基础之上,努力发掘新产业区理论在中国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书通过理论综述和实例分析,尽可能全面而深刻地指出关系到区域和国家竞争优势的公共政策变化,希望能够促进我国这一跨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为区域产业政策更加科学而作出贡献。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较系统而全面地从企业集群分析区域发展的理论著作,也是国内第一部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的产业集聚区域进行详尽分析的报告,撰写人主要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者,参加人员也有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者,他们涉猎的学科前沿领域涵盖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战略管理学、国际贸易学、经济社会学等,本书的内容是当代世界各国各地区公共政策的热门课题,因此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从科学研究上看,本书的问世,将有助于我国区域研究、产业研究和企业研究等方面的进展,促进大学有关学科的科研活动;由于本书又是经济地理著作,它对我国经济地理学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教学上看,本书是一部很好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不仅可供有关学科的研究生使用,而且对本科生、甚至对中学地理教师等都有重要参考意义。从国民经济的发展角度上看,本书有助于企业家更好地认识区域发展对其成功的意义,采取更好的企业竞争和合作战略;有助于政府认识区域发展的含义和政府的作用,正确地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创新,创造财富等。本书无论是对于发达区域,还是对于欠发达区域的发展来说,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用国外新的产业集聚理论来对我国新的产业集聚区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在国内外还没有过。对国外一些当代发达区域进行理论分析,在我国也十分欠缺,例如对硅谷的研究虽然有一些,也很不深入。对企业集群和新的区域政策进行系统综述,在国外也不多见(本书中已经参考了仅有的几篇综述文章和著作进而进行综述)。本书的独到之处是对区域发展的含义、地方企业网络、区域创新环境、多样化的区域发展道路等进行了全新的分析,很多观点和信息都是第一次提供给读者,使人耳目一新。

本书共八章内容。前两章是全书的基础,用两条思路对区域企业集群的重要意义加以说明。其一,从全球化到本地化;其二,从技术变化和组织变革到区域。第一章对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的区域作了提纲挈领的概述;第二章介绍了作为分析工具的生产系统;第三章对产业集聚理论进行了回顾;第四章评述了关于企业集群的新理论,包括建立在制度经济学基础上的新的产业空间学派、建立在战略学基础上的集群学派、建立在新地理经济学基础上的专业化分工学派、建立在新经济社会学基础上的社会经济网络学派,以及创新环境和创新系统学派等;在第五章里,用了很大篇幅,对本课题的中心内容——新产业区理论及其国际学术讨论、新产业区的分类和标准、新产业区概念的歧义等作了比较详尽的分析。

第六章从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机理出发,根据美国硅谷、我国台湾新竹、北京中关村和广东东莞等区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实际,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多媒体产业区、日本东京大田区的机械工业综合体的变化,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及其相关制造业的企业集群现象;第七章主要从意大利式产业区、我国浙江大唐袜业产业区、我国河北清河羊绒产业区、印度提若普尔针织品产业区等不同实例,对传统轻工业为主的专业化产业集聚区域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一章是结论部分,在对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传统区域发展理论再次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企业集群,营造区域创新环境,走多样化的具有特色的区域发展道路的政策建议。(《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王缉慈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