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信息化的发展见证

2002-01-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胡启立 我有话说
《中国信息化探索与实践》,胡启立 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20世纪后期,诞生了信息科学,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世界科技发生了深刻的革命,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信息社会。

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化已经历了从纺织、钢铁、汽车和机械制造为主导的传统产业阶段,现正转向以微电子为基础,以计算机、通信和软件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阶段。电子信息技术与产业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世界经济、科技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正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渐普及,为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规模已居世界第四位,电子产品成为推动我国出口增长的支柱产品;我国电信运营业已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高技术网络体系,至2000年底,全国公众电话网总容量达到1.83亿门,居世界第2位;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5亿户,居世界第2位;计算机的社会拥有量近3000万台,互联网上网人数增至2250万人。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的高度发展,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降低物质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公安等事业发展以及社会全面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从总体上讲,我国全社会对推进信息化的战略性、全局性、紧迫性仍然认识不足;电子信息产业在总量上虽有相当规模,但质量并不高,特别是技术创新的能力不足;半导体产业落后;软件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信息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信息管理体制比较落后,垄断严重,条块分割;适应信息化要求的人才短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这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认真回顾和总结8年来全国推进信息化的历史经验,对于加深理解中央的《建议》,更好地完成“十五”计划提出的信息化建设的各项任务,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收集了1993年以来的8年中,主要是我任电子工业部部长期间的部分讲话、文章和工作报告,出版时对个别文章作了必要的删改,按内容分为三篇。第一篇选编的是宏观论述,关于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服务等方面的文章,主要包括我国电子工业的形势和任务,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应的方针政策等。第二篇汇集了讲述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实施“金”字系列工程,打破电信业垄断,组建联通公司和吉通公司的文章。第三篇收录的文章集中讨论了发展微电子技术,打好电子工业基础,抓紧集成电路建设特别是“909”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信息化探索与实践》的出版,对有兴趣研究中国信息化问题的人们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信息化发展迅猛,很难跟上瞬息万变的新形势,加上本人知识和能力所限,书中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在此,我诚恳地欢迎各级领导同志、各方面专家和广大读者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承蒙江泽民总书记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信息产业、信息技术领域的广大干部职工的亲切关怀。序言的发表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将是一个极大的推动。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信息化的重要论述,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把信息化工作做得更好。

(本文为《中国信息化探索与实践》一书的前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