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了教育学科“明天”的反思

2002-01-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叶澜 我有话说
由6本专题性著作组成的“教育学科元研究”丛书,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研究的产物,是我国第一套以教育学科自身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性丛书。为了它的诞生,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奋斗5年,通力合作,克服了众多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困难;为了它的诞生,多方面的有关人士给以关心和支持,包括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厚爱和责任编辑的耐心、细致工作。在此,请允许我以课题主持人和丛书主编的双重身份,向每一位为丛书诞生作过奉献的同志表示深深的谢意。

萌发研究教育学科自身发展问题的愿望,就我本人而言,始于1987年。它以《关于加强教育学科“自我意识”的思考》为题,发表在同年第3期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上。在我看来,犹如人一样,学科的成熟应以“自我意识”的形成为标志。学科缺乏自我意识,其发展就不可能从“自在”走向“自为”。早在近200年前,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就在《普通教育学》中发出了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第一声呼喊。这是教育学科自我意识诞生的象征。但此后近200年的历史中,教育学尽管已从一门学科发展成了以教育为研究中心的一个学科群,走完了从“单数”到“复数”的路程,但学科的自我意识发展却十分缓慢。尤其在国内,这一意识几乎处在朦胧状态。20世纪在教育学科从国外“引进”到“本土化”的过程中,我们随一次又一次政治风云的变幻,不断地推倒原有的还十分薄弱的学科发展基础,根本无暇顾及关系学科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粉碎“四人帮”以后,教育学科的发展像其他学科一样,迎来了春天,取得了从未有过的迅速变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其他学科反思性研究、科学史研究、科学哲学研究的启发下,教育学界深入开展以学科自身为对象的元研究、建立教育学科的自我意识被唤醒。教育学科的元研究旨在使我国教育学科在新世纪和新历史时期的发展,从“自在”走向“自为”,在自觉的建设和探索中走向成熟与完善。于是,我的愿望终于在90年代以科研立题的方式得到了满足,并找到共同的奋斗者。

教育学科的元研究以学科的存在为前提,这决定了它的主要研究方式是反思,是为了更好发展的反思,是为了教育学科“明天”的反思。因此,在反思的同时,它又在构建,在构建教育学科的自我意识,构建教育学科可能的发展前景,构建教育学科的新基础。6本著作从教育研究方法论、教育学科发展史(分为西方和中国两大部分)、教育理论哲学基础、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发展的关系以及教育学元问题5大方面作了探讨,尽管各自的角度不同,但都把“反思、批判、吸收、建构”作为基调,构成了一部为教育学科的明天而谱写的交响曲。

尽管我们为教育学科发展所作的努力是真诚的,但由于该课题缺乏研究基础,涉及的知识面广,问题的综合性强,时间的跨度长,要求达到的目标高,而研究的时间和研究者现有的学识与素养又有限,故虽然已交出6本著作,但离开期望的、追求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只能说,这套丛书作为首次涉足一个新的研究层面——元研究层面,作为“引玉”之“砖”,是有价值的。我们真诚地期待着来自各方的批评和指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