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博士编辑竺南直

2002-01-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他的名字很特殊。两个星期前,我就记下了,但是不解。见面时,他的名片又给我添了一个疑问,他是通信与电子系统博士。

南直,这个名字,他自己似乎也不大明白,因为是爷爷给取的。不过,这倒让我想起“南冠客思深”的诗句,我问他老家是不是北方人。竺老师告诉我,他的祖籍是浙江奉化。而我是江苏人,同归入江浙地区。地理上,我们算是老乡了。我们聊天的话题也拉近了不少。

像现在所有考研的人一样,竺老师也有同样的经历,只是他记不清,那么多的细节了。他是83年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分到北京一家工厂,两年后,厂里允许他考研,但只给一次考试机会。他到底还是考回了母校。三年后,他又考回了北京,1991年,他拿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学位。硕士三年,他的动手能力大大增强,三年半的博士,他学会了写论文。他为研究生生活划上了一个充实的句号。这之后的8年,他是在电子科学院度过的,当他手里的项目快完成时,他萌生了跳槽的念头。也该换个环境了。其实,这期间他也曾参加过一次条件苛刻的招聘,他也没走成,单位不知道。如果这一切,只是一个工学博士为到出版社而作的准备,确实有些逗人。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为兴趣而倾心的人,他是带着一堆想法来到出版社的。这些想法,经过一年左右的酝酿,便有了现在我眼前的《移动通信前沿技术丛书》(当然,还有许多的想法正处在酝酿成形之中)。

我们终于聊到书。他的编辑故事也有了第一行。

《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是竺策划编辑的第一本书,因为编校质量不高,终审时没有通过。不过,这个问题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软》也是国内第一部关于软件无线电的专著,三位作者有两位是他的同学,其中杨小牛教授承担的项目拿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国内通信技术领域的权威。竺的专业背景第一次发挥了他的作用。竺说,这本书出的还是有点早。竺似乎极有信心,《软》的理想发行,应该达到50,000册。

《蓝牙技术》是竺编辑出版的第二本书。也是国内第一本关于蓝牙技术的专业书籍。现在《蓝》的版权已经卖到了台湾。然而,《蓝》能在电子社出炉,也是经历了一番风雨。负责该书编著的金纯先生,是一位留美博士,他曾将书稿寄给重庆一家出版社,当听说电子社想出时,他们也动心了,最终书稿还是花落电子社。

在出书的过程中,竺认识了不少人,他们影响着竺对编辑的理解。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彭启琮教授说过一句深刻的话:“我写书的目的是什么?为教授自己争口气。”竺对我说这些时,极认真,他说:“我做编辑本来就是冲着这个来的,要为出版界争口气。”这话让我想到了该净化的出版市场,“泡沫”已经挡住了不少读者的视线。

对于竺选择出版业,确实有许多人感到可惜。然而看了他编辑出版的书,慢慢也能理解了。《GSM网络与GPRS》的作者顾肇基,是联通浙江分公司的副总,而书名是竺给他重新定的,考虑到市场的卖点,当然也结合了书的实际内容。这让顾心服不已,做这样专业的书,也只有懂行的人才能做好,出版界需要这样的专家。

竺的专业背景为他的选题定位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移动通信前沿技术丛书今年共出了9本,其中有4本是国内第一本。一般人也许不能理喻,他编辑的许多书,有些构架是他和作者共同设计的。他也是一个可以与作者直接对话的编辑,2001年1月,竺的个人专著《指挥自动化系统工程》在电子社出版了,他的专业背景也着实吸引了不少作者。他们愿意为电子写书。这也是许多出版社始终没法从他手中“抢”走作者的原因之一。

竺进入出版业,也只有两年左右的时间,但他很清楚。电子要想在通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是不行的。目前,他想把他的《移动通信前沿技术丛书》做好、做精,以质取胜,用品牌来赢得市场。

竺是一个脱了浮躁气的出版人,做事极有条理,甚至没有忘记帮我找个便车回去。他的书,我要了两本,尽管看不懂,我想,我也会是一个快乐的读者。

竺南直,电子工业出版社通信与电子技术事业部主任,1963年出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1999年10月,他编辑的《CDMA移动通信系统》获原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