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两块毛巾与科技出版

2002-02-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张戈 我有话说

这张图摘自《科学世界》,描绘的是几个小发明:

左上图是一种小装置,能帮助那些愿意按营养学家的建议长时间咀嚼每一口食物的人,可以计算出咀嚼食物时下颌骨的运动次数。左下图是一块毛巾,是专为那些有在裤子上擦手坏习惯的人设计的。当它脏了的时候可以单独换下来清洗,而不需要将整条裤子送到洗衣店去。右图为一个能最大限度地享用家养植物所产氧气的系统。使用这种吸入器可以吸进家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这样人们就不必出门到森林中散步了。

这三个发明仿佛代表了科技出版的三个方向:第一个是专业和精确;第二个是方便、适合特殊的人群;第三个便是物尽其用,宜于普及。

阅读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书。那些不愿意养生的人谁会有兴趣数自己咀嚼食物时下颌骨的运动次数;从小受过良好教养的人也不会在裤子上擦手。科技出版也一样,总得出版适合各个层次的,符合自家心性的书才是好书。而目前的状况是科普类和专业科技类的图书出版过多,而轻松一点适合休闲阅读的科技书却很难见到。

对大部分读者来说,捧着厚厚的或者是艰深的科技巨著无异于是自讨“苦”吃!读不读得懂是另一码事,单是这时间就耗不起。出版不能没有选择,时下的科技出版对大家来说是这样一种情况,找到一本适合自己的书有时会显得如此奢侈……

科技专著的出版,适应的人群应该占我们这个社会的一小部分,从目前整个科技书销售的码洋来看,它却占有不少的比例。高新科技类、学术前沿成果、高新技术类研究成果、新兴产业等等,往往一出现就会有这类的书出版。

而目前中国公众的整体科学素质低下,他们需要的也许是缝在裤子后的毛巾,方便而且实用,而就这样两块毛巾却很难买到。

与之有联系的有这样一则消息:据南京的《新华日报》报道,一本由《健报》杂志编写的市民健康“口袋书”——《健康随身带》手册,首印一万册一投放市场,立即得到市民追捧,有的一买就是几本,除自己留用外,还送给亲朋好友。

这本《健康随身带》,只有小32开,轻薄灵巧,是名副其实的可随身携带的“口袋书”,但其中内容却几乎囊括了个人健康常识的方方面面。它分为健康新概念、人体健康知多少、心理卫生小常识、日常生活与健康、用药常识及南京市购药向导、南京市区各大医院主要医疗专家推荐、急救须知等七大内容。为方便市民“小病去药房”,手册中除介绍一些治疗小病的常用非处方药外,还列举市民就近购药的药店名称、供药时间和送药热线。针对市民“大病看专家难”的问题,手册中选录了南京市内各大医院1200名医疗专家的职称、出诊时间、擅长病种、联系电话。

欧阳修曾总结读书最佳处所为“枕上、厕上、马上”(所谓“三上”,语出欧阳修《归田录》:“于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盖为此,尤可以属思尔。”)。也许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三上”的科技书。米卢有句名言“享受足球”,阅读也应该是“享受阅读”。

说实话,这年头做书不容易。读者群体不断裂变,从“大众”走向“分众”。不同的读者群落,精神需求与阅读趣味也大相径庭。尽管如此,方便和适用却什么时候也不能丢掉。两个字,看书要让读者得到“快乐”。

快乐——准确地说是“找乐儿”(寻开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元素。

崔永元在谈到他的《不过如此》时说过:“我家厕所里就有一大堆书,因为我喜欢上厕所的时候看书,而且很专注。但是能在厕所里看下去的书不算多,比如哲学书,上厕所的时候没有办法做笔记。我希望我的书能让人在上厕所的时候看看。”

也许把科技与厕所联系起来是对科学的亵渎,但提倡科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公众的生活水平,如果达到这个目的也不必在乎采用什么手段了。

枕上拥读的书籍在耳边窃窃私语,将一些小情调、小浪漫反复玩味;路上走读娓娓道来,就像旅行途中的一些小站被人匆匆经过,匆匆遗忘;至于厕上坐读的书籍更是花花世界,几乎所有的排行榜中的畅销书都适合在此地坐读。也许有人说这类的书“没有把一个很深刻的东西说深刻”,但这一批评并不影响该书的走俏,书商则很满意于它们的不深刻,所谓“深刻”、“分量”对他们功利的天平中是避重就轻的。

前面提到的所谓“口袋书”,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像钱包一样揣在兜里的书。其特点是封面精美、开本小巧、成本低廉、出版周期短。因为小,而有“袖珍书”之谓;在国外,它和豪华精装本并足鼎立,以廉价平装本的面目出现而得“纸皮书”之名。由于携带方便,“口袋书”可以在上下班途中陪你轻轻松松走一程,还可以在旅途中伴你潇洒闯天涯,看完后随后可扔。

除了物美、价廉、小巧、灵活这些优点之外,“口袋书”的市场潜力还在于:信息量的急剧增长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现代人读书的机会大大减少了,专心捧起沉重的大厚书已经难能可贵,人们只能见缝插针地读很短的书,就像忙忙碌碌时凑合着吃方便面一样;“口袋书”以其字数少、图片多、故事性强、通俗易懂、能愉悦性情的特色会越来越受到欢迎。出版社可以将一些科技书再版成“口袋书”,从而增加书稿资源的利用率。

然而,在国外热销的“口袋书”在国内却遭到了冷遇,国内的快餐店遍地开花但快餐式的“口袋书”并没有相应地流行起来。一是没有作者做这方面的尝试,二是出版社对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窝在慢驶的汽车(现代的马)上、躺在松软的床上、坐在舒适的马桶上阅读喜欢的科技书,风吹哪页读哪页,这样的日子哪天才会到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