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力作填补数百年空白

2002-02-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秋谷 我有话说
道教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汉至宋元精品迭见,为中华文明库藏之瑰宝。东晋顾恺之,唐代阎立本、吴道子,以及元代赵孟兆页等画坛巨擘,皆有道画名世。而永乐宫壁画等作品,则显示了民间艺术家的创造伟力。然而,明清以至近现代,道教绘画艺术无所建树,更不见原创杰作问世。诚如上海市道教协会史会长所说:“当今许多宫观之塑像、壁画,虽耗巨资却无艺术价值可言。”深可庆幸的是,际此国运昌盛时代,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戴敦邦道教人物画集》,从高起点上,填补了这数百年的空白,为道教绘画艺术发展史续书了璀璨一章。

道教是中国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神仙信仰,源于对自然、祖先及英雄能人的崇拜。由此而产生的神仙人物与神话传说故事,给画家创作提供了充分的艺术想象空间,成为道教绘画所表现的重要对象。其实,在这方面可谓是中外一理。比如众多欧洲绘画巨匠,即不乏宗教题材的经典之作。同样,在这部国画集里,戴氏亦以其极富艺术个性的笔墨,展示了此类绘画题材的特有魅力。

整部画集的一百六十余帧国画彩绘作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绘写三清、四御、五岳大帝、二十八星宿等道教尊神与神仙;二是塑造道教俗神,如电母风伯、雨师雷公、福禄寿星、财神、门神、药王、蚕女、妈祖、画圣等;三是表现老子等道教人物;四是经意、诗意与故事画,如道德经绘意、吕洞宾诗意、盘古开山辟地、孔子问道、唐明皇游月宫、麻姑献寿、钟馗捉鬼、钟馗嫁妹、八仙过海、蟠桃胜会等。作者精湛的国画语言,不仅生动地刻画了所绘人物的各自姿采神韵,而且形象地传示出深蕴其间的美学思想和哲学理念。构图机杼独出,新意扑面,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戴先生是当代画坛大家,他的许多作品早已深入人心,并为鉴赏家、收藏家所珍视。前些年,他以生花妙笔完整演绎的《红楼梦》,是出版史上第一部大型国画彩绘红楼梦画集。今日问世的道教人物画集,则又是出版史第一部此类题材的大型国画集,且集内作品皆为首次发表,这对于戴画研究者、爱好者而言,不啻又是一大幸事。

本书画页之前,有赵昌平先生撰写的长篇引论。他将戴先生的人物画创作及社会反响,作为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文化现象进行鉴评研究,通过对中西绘画之历史文化背景、画家创作思想艺术的比较分析,揭示了戴画由明清骨相上窥晋唐气韵,尤擅通过取势以兼融众长的艺术个性,并指出戴画的成就对中国画改革创新的现实意义。画册还附有仓阳卿先生撰写的画页说明,介绍绘画作品中出现的每位神仙人物,及其相关背景故事,甚便于对原作的理解欣赏。由此可见画集的编辑出版者处处在为读者着想,这种精神也很值得称道。

《戴敦邦道教人物画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