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愿讲座之风大炽

2002-02-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袁良骏 我有话说
新世纪之初,北京有两家红红火火的学术讲座:国家图书馆分馆(文津街七号)的讲座和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讲座。两家讲座,各有特色,形成了首都两道绚丽的文化彩虹。国家图书馆的讲演编成了《文津讲演录》,已于2002年元旦推出了第一集;现代文学馆的讲演则编成了三集《到文学馆听讲座》,也于近日一次推出了。

学术讲演,自然不同于高等学府的正式课程,它有极大的自由度。这一特点,在这两家讲座中便表现得十分明显。国图的讲座,立足于宏扬中华文化的总体构想,“大文化”色彩比较浓郁。以《文津讲演录》第一集为例,任继愈先生讲中国哲学、郭启嘉先生讲儒学、周汝昌先生讲“红学”、朱家溍先生讲清代礼俗、卞祖善先生讲音乐、徐城北先生讲京剧、何祚庥先生讲自然科学等,12家讲演涉及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而且旁及了自然科学以及外国文化的一些重要内容。在二、三、四集中,更增加了大量的中外历史、中外文学的内容。相对而言,现代文学馆的讲座集中在文学领域,这是与该馆性质吻合的。然而,主讲者们也分别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学者,二是作家,三是文化工作者。学者们讲的是学问,作家们讲的是创作,文化工作者讲的则是文化趋向和文化市场。三者各有侧重,但却又密不可分、珠联璧合。中国古典文学历来与历史、哲学不分家,现代文学馆的讲座正在向历史、哲学靠拢;而国图的讲座则显然在“大文化”的前提下,正在大幅度地向文学延伸。语云:和而不同,有容乃大。这大概正是两家讲座的共同特色吧。

其次,两家讲座在延聘主讲者时,都注意了老、中、青三结合,而且,中青年学者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样,就为讲座注入了较大的青春活力,也就对中青年听众具有了更大的吸引力。两家延请的老年学者大多为学术权威,他们的严谨学风和深厚学养往往为听众展示了大师风范。

各抒己见,各献“绝活儿”,这是讲座毋庸赘言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这两家讲座得以红红火火的根本原因。但是,这绝不等于说各位主讲者之间都是观点一致,看法相同。仁者乐水,智者乐山,见仁见智的事十分普遍。两家讲座主办者对此并不回避,甚至有意让不同观点交流、碰撞。比如,国图请卞祖善先生详细阐述了他的音乐理念,也想延请青年音乐家谭盾来阐述他的音乐创作和音乐理念。现代文学馆则先后延请我和严家炎先生分别阐述对武侠小说、对金庸的不同观点。这些做法,由于符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深受听众欢迎。这也就形成了两家讲座的第三个共同特点。

注重讲者和听众的交流,每次讲座都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提问和答疑,而且将这些提问和答疑也统统收入讲演集中,这是两家讲演的又一个共同特色,也是两家讲演听众长期不衰、上座率比较稳定的重要原因。

两家讲演越办越好,但绝对不会完美无缺。比如,如何与媒体更好合作,扩大讲座的宣传力度,以吸引更多的听众?可不可以开展对谈式或多头式讲座?听众和读者对讲演集中某些观点的异议如何及时反聩?凡此种种,都还有待于两家主办者进一步设法。

但愿讲座之风大炽,为提高首都公民的文化素质、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