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讲座类图书花开三朵

2002-03-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舒晋瑜 我有话说
从2000年7月至去年年底,中国现代文学馆星期日义务演讲已举办了50场。以保守的每场400人计算,听众也超过了20000人。其中有些场次,听众是冒着风霜雪雨前来;有时没有座位,是站着听完两个半小时的演讲。

几乎是同一时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以收集在国家图书馆分馆一年来举办的讲座为内容的《文津演讲录》,而在此之前的《在北大听讲座》、《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等早已在图书市场声名远扬。据记者调查,讲座书不仅越来越受到读者关注,而且在出版上也显露出不同的层次和风格。

学术讲座优势得天独厚

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扩展文化功能,全方位、多角度传播文化信息的客观要求,国家图书馆分馆举办了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名人系列讲座,目前的讲座已形成三大系列,分别为文学、科普、音乐。分馆自2001年开办讲座以来,启功、任继愈、汤一介、张岂之、卞祖善、郑小瑛等都做过主讲人,内容涉及中华传统文化、音乐欣赏、文物鉴赏等,场场精彩。

去年秋冬,华艺出版社推出了中国现代文学馆2000-2001年度的演讲录《在文学馆听讲座》,这套书分为《文学的使命》、《作家的风骨》和《喧哗的时代》3册。其中有对现当代著名作家鲁迅、冰心、老舍、钱钟书、徐志摩、胡适、金庸等人作品及人格的品评,又有对现当代文学研究及创作思潮的流向把脉。在讲座类图书热销的今天,这套书表现出了更贴近普通读者的阅读审美趣味和更具时代性这两个文化特征。主持该演讲活动的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傅光明介绍说,现代文学馆的星期日义务演讲已在京城成为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在2002年,文学馆将把演讲题目拓宽至古代及外国文学范畴,除邀请作家和文学学者主讲外,还将尝试着邀请其他社科类别的专家学者,以帮助广大的文学艺术爱好者更好地欣赏高雅的内容。

大学校园历来思潮涌动,又是名师才子集中之处,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学者们也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将新思想、新文明成果迅速传播给听者。与在公共文化场合举办的讲座不同的是,因为对象是高校中的“天之骄子”,故而越发闪烁出智慧的光芒和批判的锋芒,显示了更为活跃的思想力量。《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在北大听讲座》、《在清华听讲座》、《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更是以书的形式把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传递给大众。

《在清华听讲座》收入12篇讲演词,是当下人文清华的一个缩影。据说在出版之前,就被好学的清华学子装订成册,广为传播。这些精彩演讲,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兼容并蓄,可谓思想的精粹、智慧的集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第一卷于2001年1月出版,至今已重印4次,共发行近3万册。第二卷于2002年1月底出版,主要收录2000年国内各大学最重要、最精彩的学术讲演稿,内容涉及人文、社科、思想及新理论等领域,主题均为当前社会关注的思想、社会和历史问题。据出版社文科室伍兵介绍,出版《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的本意就是想给当代中国的思想学术的创造与接受提供一个真实的平台,出版后果真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

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思想的光芒·在北大听讲座》已是这套书的第4辑。《在北大听讲座》的内容来源于近两年在北大比较有影响的讲座,所收文章都是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讲。新世界出版社副社长郭林祥认为,大学讲座类图书的出版,说明读者层次在提高,知识含量高的图书受到重视。

企业讲座贴紧文化做文章

郑州越秀学术讲座是开设在学术组织和学术团体之外的学术讲坛,由郑州越秀酒家主持,创办8年来,已举办学术讲座100多期,并主办或承办了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一批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前来讲学、表演或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誉。越秀学术讲坛的特色在于公共性和开放性,力图超越一门一派,在学院式学术讲坛的“边缘”保持自身的自主追求。一位郑州的学生说,越秀学术讲座对郑州学术界而言堪称功德之举,由于地处内地等原因,郑州的中青年学者难得有机会结识其他地区的学术同仁,更少有机会聆听一些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到越秀讲学的专家学者,大都是国内各学科领域的领尖人物,对学人与读者很有吸引力,从这个讲座上,人们可以了解各个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演讲者和读者都可以感受到一种知识的、精神的满足。

越秀学术讲座的主持人王潇说,举办这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是企业自觉担负社会文化工作的一个尝试。现已做到127期,初步考虑到200期以后,把这些讲座结集出版。

中国企业家世纪论坛是一种常设的互动式新型讲座,每星期天在北京新大都饭店二层华兴宫举行,被首都新闻界和企业界朋友称为“星期天论坛”、“每周论坛”。如今这一论坛的内容也被集中出版,由工商出版社推出《在论坛》一套4辑。书中收录100多位顶级企业家精彩演讲,3万多企事业各界朋友曾汇聚现场,激烈交锋,共同演绎了中国经济颇具活力的精彩华章。《在论坛》丛书分为科技英雄篇、实业英雄篇、资本英雄篇、创新英雄篇。中国企业家世纪论坛董事长何才庆说,演讲录的出版,是对企业的促进,里面是参与者共同的思想碰撞。何才庆透露,《在论坛》后续之作中,将收录微软(中国)公司总裁高群耀、方太厨具董事长茅理翔、原北京青年报社长崔恩卿等企业精英们的演讲。

个人讲座小荷初露尖尖角

复旦大学出版社曾出版王安忆的《心灵世界》,这是王安忆到复旦讲课讲稿的集成,她的讲课是一个个专题的形式,其实是“准讲座”,脍炙人口。这大概算得个人讲座的范本之一。而中国文化报文艺部主任、青年作家红孩,则把讲座“开”进了社区。从2002年1月6日起,他已经在北京通州区梨花园小区华墨宝书店举办了两次讲座。红孩认为,北京郊区的社区住户虽然来自各地,同样需要文化的传播与欣赏。于是他想到把文学和艺术引进社区,做一个大胆尝试。没想到题为“双休日艺术之旅系列讲座”的海报在书店一贴,还真有人捧场。多则20多人,少的时候也有七八个人,红孩说:“文学馆的讲座是针对文学爱好者等特定人群,我面对的大部分不是文学爱好者。各种年龄层次都有。”据了解,红孩讲的内容主要是以文学的角度看人生、看世界、看当代中国发生的一些事情,但是也会照顾到听众,更多的是平等的交流。他是从基层中走上讲台的,有各种生活的经历,红孩的优势不是纯学院派理论性很强的讲演,而是专业思想和普通人的生活结合。红孩表示:“我要做的是把文学拉下神坛,和群体产生一种共鸣。这样长期坚持,在小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等比较成熟后,红孩计划聘请一些专家、艺术家参与演讲,讲完后汇集成一本书,书名可能就叫《一个人的演讲》。这种演讲能否被小区的听众认可,目前还在尝试之中。红孩相信只要人们听上半小时,下一讲肯定还会来。如果这个小区不行,他就换另外的小区,总之要不遗余力地走下去。他认为中国的社区文化已进入千家万户,一个优秀的作家艺术家,有理由走进社区,跟广大的普通人交流碰撞。文学是从人民中产生的,还要回到人民中去。

思想学术的传播途径有两种,一是著书立说,二是通过讲坛。讲坛之声不过百米,文章之言能越千山。讲座类图书的出版,恰好将两者结合为完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