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王东华:愿我的书比我的命长

2002-03-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本来王东华学的“结构工程”专业可以让他成为一个工程师或是房地产商人,然而他却大爆冷门地在1984年华东交通大学本科毕业时留校当了一名德育工作者,他说这是他当时主动的选择。十年磨一剑,其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专著《新大学人》(40万字),成为’93深圳(中国)优秀文稿公开竞价首部成交著作。一夜间,王东华开始小有名气,然而就在享受喜悦的前几天,他还是一个抱着一捆文稿望着深圳国贸大厦心底发虚无处落脚的穷书生。那天,拿着一打宣传单几乎有些落魄意味的王东华一进竞价组委会,就滔滔不绝地说起他久已成书但出版不了的著作,他还大谈起他的另一部新作《发现母亲》。数年后该书出版时,成为1999年最引人瞩目的启蒙教育类读物,王东华由此成为母亲教育研究与普及方面的专家。这十数年做冷门研究有多艰辛,王东华只用了一句话来形容:“在1999年以前,我是为我女儿买不起钢琴的。”王东华至今都感激那次文稿竞拍活动,因为它真正帮助一个无名的人看到希望。

一个小伙子是怎样开始对母性教育这一课题如此热衷的呢?无论相信与否,一个偶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1987年,王东华在上海交大马列理论第二学位班即将毕业,时值尼采热、弗罗伊德热,他本想写一篇有关人性批判的毕业论文,但一本日本学者木村久一写的《早期教育与天才》改变了他的初衷,这本书谈的是欧美优秀孩子的家长成功教育子女的个案。不知怎的,那晚成了王东华的不眠夜,他决定把启蒙教育研究当作终生的职业。同年,王东华回到华东交通大学,一边筹备着《新大学人》,一边业余从事《发现母亲》的创作。当发现一个24岁的小伙子满寝室全是生育孩子、教育孩子、儿童启蒙方面的书时,可想而知朋友们觉得他匪夷所思的程度,于是王东华就耐心地解释:一个人可以不从事工、商、学各种职业,但他(她)肯定要为人父母,因此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学问。当“走火入魔”的王东华十年的辛苦得不到承认、他的《发现母亲》无钱出版时,正是这些朋友们当了它的义务宣传员,得以吸引投资200万元出版面世。回想起1999年《发现母亲》一书红红火火的宣传和销售,本以为王东华可以从此改善常年的书斋生活带给他的物质生活的窘境,及至采访时见面,一目了然的依然是他读书人的本色,只不过多了一份释然、从容和笃定。

王东华还应该感谢他的母校,2000年4月,由他任所长的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正式成立,王东华可以常年地在北京继续他的研究。2001年,又有两本《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9位中国杰出父母的成功经验》、《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6位外国杰出父母的成功经验》呈现在众多困惑的家长面前。它们会告诉你:一对普通的犹太父母,怎样坚韧不拔地用30年时间将他们的三个女儿培养成了惊世骇俗的顶级国际象棋人才“波尔加三姐妹”;当海伦·凯勒还是一个文明的阳光无法照射到心里的顽劣的野孩子时,她的母亲用教育拯救了她;胎儿好像一架崭新的计算机,我们只不过输入了信息而已,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成功的一例胎教个案!一对普通的美国夫妇培养了4个天才儿童。皇皇50万字,告诉你一个真道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让王东华都始料未及的是:家长们的信从四面八方涌来。种种的鼓励给了王东华更多的勇气,他打算把这项家庭教育基础工程发展成系列。鲁迅先生说过:“中国要作家,要‘文豪’,但也要真正的学究。倘有人作一部历史,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虽然他也许不过是一条虫)下。”说王东华是“大家”为时尚早,但他说的一句话令人感动:“愿我的书比我的命长。”“我的外公是一位乡村的老私塾先生,他很爱写毛笔字,我至今记得他研墨蘸笔时眉宇间庄重的神情,是那样的旁若无人、绝然于尘,他完全地融入到自己的价值世界中。”这样一个萦绕于心的童年生活的影子根植在王东华的事业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