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白岚玲:戏曲评点学研究的拓荒者

2002-03-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郑建鹏 我有话说

获悉自己入选“教育部2001年度全国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白岚玲确有几分意外。这倒不是对自己的中国戏曲评点学研究项目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信心不足,而是入选名单中微乎其微的文科课题着实让她有了些许诧异和疑惑,同时也搀杂着不少庆幸。

白岚玲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中间只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做过几年文学编辑。热忱与严谨并重的北大精神让她的古典文学批评研究多了几分厚实和凝重;兼之她对表面文化现象下的理论实核具有的深刻敏锐的认识和体验,成就了她中国戏曲评点学研究清颖、特立和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视角。

谈到自己的研究课题,白岚玲兴趣盎然:“戏曲评点是中国古代戏曲批评特有的理论形态,中国古代戏曲理论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范畴、理论命题、思想体系皆通过戏曲评点得以阐述和展示,其理论内容涉及到戏曲本体论、戏曲创作论、戏曲表演论、戏曲鉴赏论、戏曲美学等各个方面,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在中国古代艺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实际情况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却挖掘不够。白岚玲称,目前的戏曲理论界多集中于对戏曲理论专著的研究,而理论蕴藏量极为丰富的戏曲评点研究一直乏人问津,少数学者虽曾有涉足,但多是对个别评点著作的个案研究,而且所作研究尚未充分注意到戏曲评点的文化背景、诗学渊源、形态特征等问题。所以,白岚玲认为,就当今学术界而言,视戏曲评点学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并以开阔的理论视野对其进行全面梳理研究,尚是一片亟待填补的理论空白,而自己的研究正好针对这一现状,力求在戏曲评点研究领域有所突破。

白岚玲坦言自己对戏曲评点学研究的关注由来已久,一是因为自己的专业缘由:硕士、博士读的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已经付梓的博士论文是《金圣叹理论及其历史渊源》,专业基础自然扎实;二是自身的兴趣使然:读完硕士后,白岚玲曾想过报考上海戏曲研究所,遗憾的是人家当年没有招生,读博期间她仍痴心不改,做了大量的与戏曲评点学研究直接相关的资料搜集、加工和整理等工作,同时期还发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理论渊源研究》、《小说评点与晚明出版业》等多篇论文。因此后来做中国戏曲评点学的研究工作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白岚玲在戏曲评点学研究上毫不墨守成规,而是突破程式思维,力图从新的视角、用新的研究方法来诠释中国的戏曲评点学。她认为中国戏曲评点学研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立足于中国古代诗文传统展开对戏曲评点的研究,抛开古代诗文批评溯源,孤立片面和静止地去关注戏曲评点自身对学科发展来说是毫无生机生气可言的;从发生学的角度讲,戏曲评点是整个文学批评的一部分,是深深植根于诗文、绘画、书法、美学和文艺学的肥沃土壤之中的;戏曲评点理论是沿着诗学理论、叙事学理论、曲学理论的趋势一步步积淀起来的。二是戏曲评点不仅仅是一种批评模式,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其表现形态与明清俗文化尤其是晚明出版业坊间书商的兴盛息息相关,书坊出版商业利益的驱动使得戏曲评点逐步流行于大众文化传播之中,并迎合了明中叶士大夫的审美趣味,俗文化与雅士人的结合渗透促成了戏曲评点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繁荣。

白岚玲告诉记者,2002年6月以前,她将初步完成课题研究,并会以论文的形式形成一批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这其中包括《明代历史评点对小说、戏曲评点的影响》、《“以文为戏”的明代时风对戏曲评点的推动》、《吸取评点与词论之互动影响研究》、《传统诗学与戏曲审美论》、《戏曲评点者文本改编之得失》、《经典文本之复沓评点现象研究》、《金圣叹戏曲评点的典范意义》、《戏曲评点与晚明出版业》,最终将形成30万字的专著《中国戏曲评点学研究》。看得出,白岚玲对自己的拓荒工作充满了信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