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刻的历史意识

2002-03-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史文 我有话说
自20世纪之初的新文化运动伊始,到其后的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以及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等一系列直接改变中国社会历史进程及其走向的重大事件,无一不和陈独秀这个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迷航》即以陈独秀作为研究这段历史的切入点。但是作者并没有泛泛地去评介陈独秀的一生,而是将沉思的目光聚焦在1927年这个黑暗与光明、悲观与希望、挫折与奋起、迷茫与觉悟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最典型、最具代表性之特定时段中的陈独秀。1927年非但对陈独秀来说是他个人事业与命运的转折点,同时更是中国共产党乃至整个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其影响巨大而深远。所以说这个立意的本身,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不仅显示了作者独到的历史视角与深刻的历史意识,而且亦表现了作者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魄力与勇气。综观全书,笔者以为《迷航》具有如下特点:

其一、开阔的历史视野。

1927年中国革命的航船因各种原因遭受挫折,陈独秀对此难辞其咎,负有无法推卸的历史责任。但是,《迷航》认为如果据此就简单不加区分地将责任悉推在陈独秀一人身上,这非但是不公正的,也是非历史主义的做法。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该书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来透视与解读形成陈独秀右倾错误,乃至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损失的深层原因。诸如从主观上看,除了其性格较为复杂等因素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角色的错位:陈独秀作为一个更具有思想家、学者而不是政治家素质的党的领袖,再加之许多不完全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缘故,使他过多地承担了历史的重负,以至终为历史所压垮。就客观而言,主要表现为时代的制约和局限,因为当时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之正确发展道路、模式及其方向,还处在最初的思考和摸索之中。同时还受到国际环境——共产国际的影响与制约。正是这种开阔的历史视野,使人们找出了影响陈独秀个人思想、历史实践与悲剧命运的根源。

其二、深刻的历史意识。

历史研究需要“求真”,更需要“致用”。即“鉴古知今”,也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历史意识。因此,《迷航》并没有满足于对陈独秀个人之荣辱成败功过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诠释,而是欲通对陈独秀之复杂曲折、多舛坎坷的人生轨迹的追踪与剖析,以使我们从其中获取有益的启示。这即是我们从陈独秀身上看到的:一个人不论你曾经有过多少辉煌,如果不能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就必然会掉队落伍。我们还认识到:不管多么先进的理论,只有做到理论与客观实际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才能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此外,值得提及的是《迷航》一书的作者具有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在作者的笔下,既没有故作高深的晦涩,卖弄炫耀的浮华,也没有虚构杜撰的“演义”,以及曲解歪批的“戏说”。而是用严肃准确、质朴平实、生动流畅的话语,使一个有血有肉、敢爱敢恨、情感丰富、性格鲜明的“活脱脱”的陈独秀从故纸陈编中走出,实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迷航——1927年陈独秀在武汉》,陈璞平著,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