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严修与《严修日记》

2002-03-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来新夏 我有话说

一个人从旧营垒中冲出来很难,冲出来又以新思路建立新营垒更难。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确有一人挣脱封建教育制度,创立新式教育体制并获得成就的,那就是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的创建人之一、被尊称为南开“校父”的严修。

严修(1860-1929),字范孙。他接受过完整的封建教育,顺利地经由科举的道路,步入仕途,由翰林院编修累官至贵州学政、学部侍郎,成为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一员。1898年戊戌变法的失败对他的思想当有所冲击,他清楚地认识到要国家富强,首在教育,于是毅然摆脱旧的思想桎梏,弃官归里,立志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他在新的20世纪初,将理想付诸实践,1904年,他在严氏家馆的基础上成立南开中学,推行新式教育。辛亥革命后,他谢绝各种新公职的任命,一心从事新式教育的探索和试验,1906年他与张伯苓合作创办专门部和高等师范班,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于是又分赴欧美日本等国,考察教育,颇多领会。返国后,不辞辛劳与张伯苓到处奔走呼号,筹款约人,终于在1919年9月25日建成私立南开大学,树立了新式高等教育的典型,写下了20世纪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一页。严修以其后半生的全部精力倾注于新式教育事业,并获取到相当的成就,不仅身前受到肯定和推崇,身后还博得更大的声誉。在他逝世的第二天,天津《大公报》的社评中,就称誉他“不愧为旧世纪一代完人”,更为难得的是1989年全国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上,以决议的形式,褒扬他倡导新学,培育人才的贡献,这是非常特殊的一种最高荣誉。

严修推动新式教育的事迹与成就,在很多专著和论文中都有相当的论述,但对他在文化事业上的作为则论及较少。其实严修对文化建设也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他不仅在南开大学成立后,主动捐资赠书,还敦促其亲家卢木斋出资建造南开大学图书馆。同时,他也很关心公益事业,曾在生前向天津图书馆的前身直隶图书馆一次性地捐赠家藏珍籍1200余部50000余卷,奠定了该馆的馆藏基础。在他逝世后,他的后人将他的一批包括诗文集、日记、杂记、函札等手稿,捐赠给了天津图书馆。其中日记部分以其时间跨度较长,内容史料价值较高,很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但因系手稿,保护措施较繁,检读也不方便,一直未能充分发挥其社会效能。收藏者天津图书馆始终谋划以出版物形式向社会提供,而难获机缘。直至世纪之交,南开大学出版社以日记作者为本校创办人之一,且日记本身又有较高史料价值,有意刊行日记手稿,遂与天津图书馆往返协商,取得共识,组成“《严修日记》编委会”,共同擘划,稍加编次,于2001年12月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成16开本4巨册,2800余页。从此,深藏金匮之严修日记手稿,乃得面世而使学者尽得其用,实可称学林一大功德!

严修日记手稿原系线装,共74册,上起清光绪二年(1876),终于民国十八年(1929),凡53年,其中有7年付缺,按作者习惯,恐非缺记而是散佚,但无疑是一部时间跨度长,内容涵盖广的大型日记。作者使用的稿纸,在版心下端刊有毋自欺室、香馆、秀文斋及枣香书画室等字样。有部分稿纸印有栏目,如开始的《丙子日记》即印有反省类的身过、心过、口过;记事类的晨起、午前、午后、灯下等栏;《甲申日记》即印有晨起、午前、午后、灯下、记事、杂识和日知各栏;《丁亥日记》,则很简略,只有温、读、写、看四栏,可以按栏填写。其余大多是条格本。记事有简有繁,有删有改。全部日记都用墨笔小行书记写,其中《欧游日记》则全部是恭楷,可以见严氏的书法风范。有用不同色笔将不同年代内容记写于一纸上的,其文字内容,记录较详,特别是后期多有连篇累牍的记述。也有少量关于天象、物理的图画。各册以年份干支题名,或另标《恒斋日记》、《使黔日记》、《东游日记》、《欧游日记》等专名。今刊行本由编委会新题《严修日记》。

《严修日记》内容广泛丰富,以记严氏日常生活起居与社会活动情况为主,兼及当时一些重大事件。举凡严氏早年的学习生活,功名仕进及公务处理,与中外人士的交往及函电往来,国内外游历见闻,读书札记,兴教办学的思想与实践以及对欧美日本等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方面情况,均有所记,十分丰富。这部日记对研究严氏生平思想、中国近代教育史、清末民初社会重大转型期历史的诸多变化均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

这部大型日记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繁多,而且不少人名不著姓氏,只记其名或字,事件也多语焉不详,不太易于把握。因此,如能再由专人进行二次文献工作,补编一份综合索引,刊诸报刊,则尤利便于读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