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面对罪恶的观察和思考

2002-03-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李炳银 我有话说
《女人也闯金三角》,黄豆米著,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一本虽然历经数年,陆续写出的描写同一社会生活领域对象的长篇系列散文作品,可它的内容却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和很个性的阅读价值。我也是带着好奇的心理读完了这本书。如果单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对待和要求的话,这本书明显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憾,但作者不惧风险地投入采访,用直接、真实的面对感知描写,为人们提供的有关“金三角”的神秘丰富图像文字内容,却是国内至今较权威的阅读对象。

黄豆米“三年五进金三角”,这样的经历可能是一般人所难得有的经历,有这样的经历,对于文学创作来说,真是一笔独特的生活财富,就已经使人生出感叹了。黄豆米有这样的经历,自然因为她有了解金三角的强烈欲望,但更加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她和他的先生与金三角内的某些人们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关系。例如,金三角内的不少人们,就是从云南作者的家乡外迁的居民:金三角的某些首领人物如李文焕、彭家声,就或是她先生的同乡或同校。可以说,作者这种和金三角特殊的关系,是构成她有可能更加深入和具体地走进金三角,把握到许多内部社会人生状态的重要条件。尽管我们看到作品的许多叙述,都好像是在作者不经意的状况下表现出来的,但是这种不经意恰恰是建立在特殊的关系的基础上的自然表述。例如对于金三角作为毒品基地产生、发展历史的认识理解;关于在金三角生活的人们“没有力量自救自拔”的理解等,就是一些超出了通常一般认识的理解。这些理解是建立在大量事实基础上的理解,是一种在考察了金三角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形成根源之后的理解,很具有认识、分析的价值,也是人们在寻求清除这块祸害基地的方案时的很好参照对象。

《女人也闯金三角》的主要内容,是它更加真实和全面地为读者提供了金三角的内部报告,使人们完全生活化地看到金三角的许多人们是如何在一个非常美丽的自然环境里从事着非常丑陋的劳作与收获;在一个处处憧憬信仰着排恶行善的礼佛活动中长期不断地参与种植罪恶的情形。在大量环境与行为、理想与作为尖锐矛盾对立的观察和描写中,黄豆米一次次地接近和感受理解着金三角的一切。她有时恐惧、有时疑惑、有时同情、有时愤怒、有时遗憾、有时无奈,复杂的心理不易言说,不好表露。作为一个外来者,她有太多的新奇发现;作为一个了解了金三角的外来人,某些时候,又似乎觉得了自己在这里的多余。作者自己好像成了世界内外的两个人,成了阴阳两种天地的穿行者。这内外、阴阳世界的相互长期封闭和阻挡,实际上是毒品产地形成的根源和发展的条件,而之所以具备这样的根源和条件,恰恰是因为自然环境的限制和人类的精神、利益纷争造成的。黄豆米的描写,使我们看到了人类分隔的危险,看到了贫穷可能导致的灾难,看到了人类的欲望在被利益主宰,被精神误导之后可能产生的麻木和疯狂表现。生存和发展,现实和理想,在这个被世人视为祸害之地的金三角,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虚构也许会比真实更精彩,但虚构终究不能够代替真实。人们在许多影视作品中看到的毒品世界,是多么的诡秘和惊心动魄啊!可是,在黄豆米的观察描写里,一切好像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个样子。在金三角,存在着不同的势力范围。各种势力之间肯定也会发生矛盾和争斗,怨恨仇杀是少不了的。但在大多数时候,人们还是按照各自的规则行动着,也不乏宁静、平和的时候,乃至也存在着纯洁和温情。《女人也闯金三角》中,描写到从毒枭到普通人的大量日常活动,生活状态,如果人们不了解他们是在从事着毒品生产和经营的话,就几乎感觉不到罪恶的存在。然而,正是这种平和普遍的生活现象,使人感到了罪恶的可怕,感到了祸害的深重。所以,黄豆米的这本书,对于读者,不光是一种新闻信息的满足,还是一次警戒罪恶与祸害的具体提示。

审视罪恶,需要魄力和理性。可是,在我们的不少文学作品中,作者对于罪恶的描写,却成了一种满足和欣赏。这就背离了文学表现罪恶的谴责批判目的,其效果自然适得其反。黄豆米在表现毒品金三角的过程中,很少自悦自己的金三角经历,理性的把握使她没有失之偏颇,使她始终对于毒品对当事者、对社会造成的祸害有着沉重的忧患。而比起这些严肃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来,《女人也闯金三角》这个书名,倒是让我感到了一点庸俗的味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