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投稿网站的误区

2002-03-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阿祥 我有话说
对于那些多如过江之鲫而又投稿无门的撰稿人来说,投稿网站可谓“明灯”指路,功德可嘉。然而,就我对国内一些投稿网站所了解的情况看,经营者的用心也是一目了然的:其一,为作者沟通投稿渠道,采用后从中收取中介费(一般在15%左右);其二,吸引报刊的关注,以便赢得广告商的投入。

这里就说说荐稿中介费。

首先应当肯定,无论是商业网站,还是个人网站,大多数投稿网站的最终愿望都是赢利。有投入就得有回报,投稿网站通过荐稿收取中介费,本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投稿网站如此操作,能否靠得住?

不妨先交代一下本人在投稿网站上的一次遭遇。

撰稿人之家的站长和编辑都是我的要好网友,受其抬爱,为我开了一个专栏,转了几篇文章贴上去。一天,四川一家电脑杂志的编辑来电,说是要发表我贴在撰稿人之家上的一篇文章,并且开出千字百元的稿酬,问我同意与否。写稿就为发表,且是已发表过的文章“梅开二度”,天上掉下来的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

后来,此稿如期发表,稿酬如数收到。在此不能不感谢撰稿人之家两位朋友的牵线搭桥。但是,问题也就出在这儿,从此以后,那家杂志的编辑有了我的地址和电话,便直接上门约稿,完全绕开了撰稿人之家这座“桥”。

这个结果并不出人意料,而且也在情理之中,试想,现代商业(如果把作者和编辑的交往也算作一种商业行为的话)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减少或省略中间环节,编辑面对面向作者约稿,岂不也是天经地义?

回到前面的话题,我就很怀疑,投稿网站收取荐稿中介费靠不住。

由于目前我国出版者与投稿者之间的渠道并不畅通,许多报刊杂志闹稿荒,许多作者又不知把稿件投给谁。稍稍了解一点稿市行情的人,都知道作者的“所有权”是最最无法控制的,除了那些特约或与编辑建立牢固关系的作者,大都是随行就市,哪家要稿去哪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为稿酬写作的人也许有,但有机会多得而不要的人可能极少。一个作者没有发表过作品之前,也许不识路径,但在某家报刊杂志上登过文章之后,如果真有后劲,责任编辑会紧紧盯住他不放。这样一来,投稿网站再想从这些作者身上“揩油”,还能靠得住吗?

靠不住,还在苦心经营,这可能就陷入了误区。

为了避免编辑与作者面对面,许多投稿网站都把原来公开的报刊地址和约稿编辑的联系方式“封闭”了,迫使作者把稿子投到他们设定的信箱,由他们转投合适的报刊,我估计稿件上作者留下的联系方式也都会被抹去。两头不照面,文章一旦发表,他们就可以如愿以偿地扣除中介费了。

按说,这是愿打愿挨的事,没什么说头。不过,出于同情那些投稿无门的作者,我这里想给初涉此道的撰稿人提个醒:

首先,投稿之路宽又广。第一,凡走向市场的报刊杂志都是认稿不认人,只要稿好,切切不可相信什么“荐稿”之类的鬼话;第二,投稿地址比较容易获得,既然去了投稿网站,肯定是上网者,只要到搜狐、雅虎等网站去搜索报刊杂志,一般都有地址。其实,投稿网站上用来招徕撰稿人的报刊杂志地址,最初也是通过这样的渠道复制来的;第三,经常浏览一些相关网站,报刊杂志的征稿启事屡见不鲜,编辑求稿之心殷切,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信箱、QQ一个都不少。

其次,谨防文稿被人盗。

撰稿人把稿件投到投稿网站,经推荐确实有许多文章发表了,作者也得到了相应的报酬。但是,也不能排除,除了不被采用(十有八九如此)的外,还会有另外一种可能,这就是被他人所盗。网站之间相互盗稿成风,只要稿件进入数字流通渠道,被盗的可能便大大增加。一种是有意而为,一篇文章能不能发表,往往不是一家判了就斩,张家不用,李家可能会喝彩,这是常识。撰稿人的文章贴到投稿网站,被“二传手”投往他处,发表后一切权益归他所有;也有的被编辑看中,正闹稿荒,便顺手拿来,也不打招呼,更不付酬;另一种是无意为之,一篇文章有点看头,欣赏者往往兴之所致随手贴到某某论坛,然后,一而再,再而三,转来转去,到处贴的都是,却早不知是谁的了。就算看到那是你的文章,你又能得到什么回报呢?充其量不过是露一小脸。

话说到这儿,事情也就明摆着了,投稿网站想靠撰稿人发财,恐怕是很不容易。到头来,只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国内最大的文稿交易网站榕树下算是很火的了,可惜,朱威廉苦心经营四年之久,从去年9月闹得沸沸扬扬,声称能卖上1800万美元,然而,闹了几个月,刚刚才与德国传媒巨头贝塔斯曼签署一份战略联盟协议。据悉,贝塔斯曼一再否认这是一次并购过程,根本不牵涉到任何资金,朱威廉也拒绝谈及价格。

不管榕树下的“后事”如何发展,有一点倒是值得投稿网站借鉴的:发撰稿人的财,好梦难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