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快些为格律体诗词“落实政策”

2002-03-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刘 章 我有话说
编者按

本版2月6日刊发记者的报道《别再把我叫旧诗》后,陆续收到一些反馈,不少读者表示出对格律体诗词创作的热情与支持,呼吁有关方面加强对这项文化活动的重视和扶助。河北作家刘章谈得尤为具体,特择要刊登。

中国是一个先“诗”后“文”的文化大国,在世界独享“诗国”殊荣。根据汉字象声象形形成的旧体诗词,是中华文艺之母。如果我们平心静气地研究一下旧体诗词的语言,则极易发现,古诗较古汉语文章更易懂。因为诗产生于民间劳动,为当时口语,后来的诗虽为文人所用,因为要吟,要唱,故,家喻户晓的优秀诗词仍皆口语。

因此,中国的旧体诗词,根深蒂固,深得人心。只要汉语存在,诗情存在,它们就存在。

旧体诗词的精练美、韵味美、形式美,在世界诗林异彩纷呈,无与伦比,是地地道道的中华国粹!由于它巨大的魅力,大人让孩子背它,文人写文章、谈话引用它,书法家写它,它被使用的频率一直超过新诗。1986年中华诗词学会成立,它得到初步平反,不过是仅仅取得了合法生存权而已,远远没有取得它应有的地位。近年来,一些报刊发表诗词,中小学教材也增加了诗词,中国还出现了几家诗词报刊,与此同时,各地诗词社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在中国,领导干部写诗词,离退休老年人写诗词,中小学学生写诗词。有人做过统计,写旧体诗词的作者队伍远远超过写新诗的。可是,在时下的文艺界说到“诗”,是指新诗,不包括旧体诗词。例如,作家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被国家承认的评奖活动等等旧体诗词无份;鲁迅写旧体诗,而鲁迅文学奖却不评旧体诗词;旧体诗词与京剧、书法、国画同为国粹,地位却有天壤之别,有失公正。京剧有国家京剧院,得到高度重视,大力宏扬;书法有书法家协会,国画归入美术家协会,都有编制,是享受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而中华诗词学会和各省的学会、协会,却是民间组织。事实已经证明,旧体诗词曾为中国革命做过很大贡献,并将继续为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束缚思想之说,早已不复存在。如果说旧体诗词讲平仄,不易学,也讲不通。京剧易学吗?国画易学吗?书法易学吗?今人写今诗,用现代汉语四声,平仄是不难掌握的,正如同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会京剧,会书法,会国画一样,不可能要求人人写旧体诗词。有诗的天赋的人,会很快掌握平仄格律,写出称得上“诗词”的旧体诗词的。唐人未将诗写尽,任何时代也写不尽,鲁迅为证,毛泽东为证。新中国不是没有优秀旧体诗词,是宣传不够。

鉴于上述理由,为宏扬民族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我呼吁,我请求,有关部门进一步为旧体诗词“落实政策”,将旧体诗词与新诗一视同仁,给编制,给活动经费,给评奖指标。旧体诗词生机无限,回到它的运行轨道,势在必行,与其晚办,何不早办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