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坚守“社会公器”原则的传媒学者

2002-03-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张毓强 郑建鹏 我有话说

初闻展江的求知治学经历,我们不禁对这位年轻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系主任产生莫名的诧异和钦佩:展江早年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仅仅凭借自学考试和自己坚韧不拔的勤奋,他从一名普通的军人、报社记者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读取了法学(新闻学)博士学位,并迅速成长为新闻传播界小有名气的学者。

也许是自己特殊的治学道路和生活经历造就了展江严谨、诚恳和踏实的学术态度。他自称知道自己学术积累的缺陷,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不跟风,不盲从,在商业气息渐重的诱惑面前能保持冷静清醒,不陷入功利漩涡中。

展江的冷静和清醒也很能让人相信他对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透视的锐利和公允。他认为,从横的方面来说,新闻传播学在整个学术界非常重要,再怎样强调也不过分,而且其他学科也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试图介入到新闻传播的研究中来,应该说是整个学术界的繁荣为新闻传播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时机;纵的来说,这一学科本身在近年也凸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学术派别林立,新的学术思想层出不穷,学术圈也在迅速扩大,出现了一些大部头的、很有影响的经典著作。在学术成果的体现形式方面,早已突破单一的专著式的学术视野,探讨具体问题的论文式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并且呈现出论文学术价值高于一般著作的趋势;与此同时,研究方式的转变也牵动了学术界衡量学术成果标准的变化,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论文标准第一的现象。

但是学科研究的欣欣向荣并不能掩盖学界对学科研究对象的偏误和学人治学态度的不严肃。展江认为,在新闻传播事业中,新闻与宣传,事实与评论是应当彼此分离的。新闻媒介是社会公器,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信息平台,是全民了解自我、他人和社会真相的交流工具,而现实的情况是个别传播媒体被某些经济优势集团部分占有或控制。公器成为个体的代言,形成极为严重的“公器私用”现象,而它的直接后果是造成了媒体的广告危机,大量的广告资源流失,媒体收入减少。反过来,又导致了媒体在新一轮的广告竞争中饥不择食的恶性循环。更令人担忧的是,我们部分学人对此并没有清醒和审慎的认识,一味沉湎于自我封闭的学术圈子中迷蒙着双眼盲目研究。因此,展江认为要解决目前学科内部的诸多问题,一要坚持自己独立的不媚俗的学术品格;二要坚定学术界“媒体公器”的学术信念;三要强调媒介效益,注重传播公正。

展江明白,一门学科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从业人员对学科成长缺漏的挑剔和批判,更需要实干家对学科根基的建设和积累。因此,这几年他一直默默地从事着新闻理论研究、实践和西方先进传播理念的翻译引进工作,至今已有《战时新闻传播诸论》、《新闻与战争》、《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新闻与揭丑》、《美国新闻史》等多部专著和译作出版,同时还在中央电视台《现在播报》实践着自己建设中国电视新闻频道的梦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