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对话中走来的中国儿童文学

2002-03-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书 荫 我有话说
《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新蕾出版社出版。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至今天,通过外在的比照和自身的实践,逐步获得了准确的定位,开始自觉地向文学性和儿童性回归,并且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艺术感觉和写作才华的年轻作家。不过自我赞许以后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只是在有限的天地里树立起自信,这种自信很多时候显得比较局促甚至偏狭。我们仍有很多的误区和盲点,我们必定还缺少什么。我们依然要追问:中国儿童文学距离世界优秀水平还有多远?今日的儿童文学批评是否还能发挥应有的功能?中国儿童文学的未来还需要怎样的调整和设计?

如今,中国儿童文学界五位著名作家、学者梅子涵、方卫平、朱自强、彭懿和曹文轩,在新蕾出版社的邀请下走到一起,以即席对谈、现场录音的方式,共同探讨当前儿童文学理论及创作的现状,梳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脉络,同时触及中国儿童文学的诸多症结。《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应运而生。五位作家、学者带着各自的学术风格与个人魅力进入对话,他们时而娓娓述说,时而针锋相对。看似随意的即兴发言,却不时闪射着智慧的光芒,给人以灵感式的触动;即便是严谨缜密的学术推理,也同样拥有激情的火花,给人以学理性的启发。关注图画书和成长小说,是他们在世界儿童文学坐标的参照下,对整个中国儿童文学缺漏和遗憾的积极补救,也是他们对更多新可能的一种努力追寻。这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观点及表述上的分歧:究竟什么是成长小说?它是隶属于少年小说还是可以获得独立的“公民权”?关于图画书,他们对图画书的创作、出版、鉴赏等作多方位的解读和分析,大大地拓展了研究视阈。

他们意识到,文学的深度和厚度并不能真正代表儿童文学的美学内涵。因而对80年代中期以后儿童文学对少年小说的倾斜现象,进行了历史的反省。曹文轩和梅子涵作为少年小说的主要创作者,在今天则分别表现出坚守与调整的不同意向。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儿童文学持迥然相异的观点,而是实际上代表了各自在创作上的审美取向。五位专家对儿童小说与故事性的重新重视,旨在回归儿童文学的本质品性。

在客观、冷静的心态下,他们对童话与幻想文学作出相对明确的界定和区分,进一步理清了思路,从而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既需捍卫童话应有的位置,又要开拓幻想文学新的空间,这两者于今天的中国儿童文学同样重要。他们认为,幻想小说才是对“Fan tasy”更为恰当的定位。由此,童话和幻想小说将更加清晰地步入它们的艺术领地,以更加明朗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关于经典、幽默、想像力以及诗意的理解和呼唤,表现出专家们对于中国儿童文学大视野、高品位的无限渴盼。在文本的动情叙说中,我们看到他们对儿童文学独一无二的品质的沉醉及痴迷。在入情入理的自我表述和相互论辩之中,我们看到他们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幽默、诗意和想像力。中国儿童文学需要这样的品格,也应该拥有这样的魅力。

面对共同的事业,他们期望出版界不断提升专业素质,拓展国际视野,与儿童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形成积极互动的关系,为中国儿童文学的成长支撑起强有力的柱石。

“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发生在今天,有它独特而又重要的价值。它是一次总结——对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的总结,也是一次开始——提出了未来中国儿童文学的方向。这需要批评家的胆量、勇气、智慧和眼力。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既是对谈话者自身的一次检验和审视,也是对今天的中国儿童文学,以及从事儿童文学的专业人士的一次警醒和冲击。

然而,从中我们也深深地感到忧虑: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对“什么是儿童文学经典”形成共识?为什么我们总是要在“什么是儿童文学”上绕不过去?为什么我们还对“儿童小说”、“少年小说”进行多义理解?为什么我们现在才开始谈论图画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